现在可能是电子烟的至暗时刻!
蝴蝶振翅之后,一路狂奔的电子烟行业迎来了一次巨震。美国马萨诸塞州全面禁售电子烟、美连锁超市品牌沃尔玛停售电子烟、行业巨头Juul的CEO黯然离职等等,桩桩件件,都让这个曾经的风口变得黯淡无光。从国外到国内,监管机构的禁令一道接一道,消费者的控诉一条又一条……整个电子烟行业貌似迎来了“至暗时刻”,高速运转的轴承渐渐变得缓慢,让人不禁问道:电子烟的未来在哪里?
虽然电子烟全球范围内成众矢之的已非一日。不管科技的外衣如何绚丽,带着对健康有害的“烟”字,公众就难能对其产生好感。之前315晚会时给火热的电子烟市场泼了一盆冷水,但随后不久,行业似乎是嗅到雨过初晴的气息,电子烟又迅速上架,并在资本的强势加持下,发展如日中天。而如今,虽然并无“官方吐槽”,但是此次寒潮却更为“致命”。
面对上述电子烟困境,能将电子烟从深渊中救出来的只有监管政策的落地。但是在此之前,电子烟行业也可以做一些自救行动,用下述方式进行自我约束。
首先,提高行业标准,提升产品品质。
其实,将电子烟推向舆论风口的导火线是几起电子烟重大爆炸事故以及首例电子烟致死病例的确认。由于电子烟产品在原材料选择、添加剂使用、售后服务等方面随意性较大,质量把控难度很大。加之产品分类上的不明确,电子烟行业缺乏具体行业规范,导致行业一直处在“无产品标准、无质量监管、无安全评估”状态下。标准政策的出台肯定会淘汰不合格、质量差的小企业,有助于规范管理电子烟市场。各电子烟生产厂家要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切不可作茧自缚,断送行业未来。
其次,明确宣传定位,“健康牌”不能打。
近年来,电子烟为了拓展更多的烟民消费者,将传统烟民转化为电子烟民,一直以“戒烟”为宣传点,但这一声明明显“科学证据不足,缺乏说服力”。吸烟者只有完全戒除尼古丁,才能最大程度受益。因此,电子烟在宣传时切不可再将“健康”作为产品定位。
最后,注意宣传方式,未成年人是红线。
虽然社会舆论对中国香烟“烟盒过于美观”、“警戒不够明显”尚有不满,但无论是电视节目、广播节目还是互联网上,都看不到卷烟广告的身影。消费者在网上也无法轻易买到香烟,只能通过线下零售。
这一切都是因为传统烟草受到法律全方位的监管。但电子烟不同,有关电子烟的广告营销眼下仍属空白状态。在电商中,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电子烟广告“明目张胆”摆上桌面。冰爽西瓜、浆果缤纷、活力酷橙、劲凉薄荷……鲜艳的配图与诱人的文字相叠加,刺激的就是消费者的购买欲。
而且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电子烟的销售页面显示,明星陈冠希为某电子烟品牌代言:“不要那么野,小野一下就好。”痞痞的眼神,坏坏的笑容,配合同样气质的广告语,陈冠希以其“固有形象”登上了小野电子烟的海报。
其实电子烟企业邀请明星成为产品代言人,借助明星的粉丝效应和号召力进行营销宣传并不违反广告法,但这样与国家的控烟政策是相违背的。虽然现在对于电子烟广告还有没有统一的政策规范,从长远发展来看,限制电子烟发展、保护国民身体健康是一个必然趋势。
另外,在各家天花乱坠的广告轰炸下,不少原来不吸烟的年轻人开始尝试成为新烟民。除此之外,部分电子烟品牌还通过赞助“音乐节”或者“街舞赛”活动,希望在年轻人群体中推广电子烟。
虽然去年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通告,要求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但针对未成年人的电子烟销售行为仍未得到有效制止。登录电子烟品牌官网,尽管网站上有“未成年人严禁使用本产品”的字样,客服也表示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但购买过程没有任何核查年龄的步骤。可以说,未成年人是包括电子烟在内的烟草产品不能触碰的红线,对未成年人身份的辨识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