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每10秒,世界上就有一人死在“香烟”手上。
2015年,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已成为男性烟民数量最多的三个国家。
早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就在中国正式生效,但控烟13年来,香烟却越卖越多……
目前,新型烟草电子烟已进入中国市场,并试图捕获新的烟民。
1.吸烟人群正在年轻化
据卫生部发布的《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吸烟人数就达3.5亿,居世界各国之首。
2018年,中国吸烟人数虽然首次下降,但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全国控烟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为50.5%,女性为2.1%,农村为28.9%,城市为25.1%。
这意味着中国烟民正在年轻化。
此外,中国烟草上缴国家财政1万亿也反映了烟草行业的经久不衰。
据经济参考报了解,不少青少年学生已成为低价香烟的消费群体。
“目前我国仅统计15岁以上的吸烟人群,但是15岁以下的青少年已经能够接触和购买到卷烟了。”有业内人士称,特别是许多留守儿童可以自主支配生活费,家长监管不足,都成为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有个别烟草企业还推出“低焦油含量”香烟,宣传其危害小,引诱青少年尝试。
2.
禁烟之下烟草部门仍在扩大销量
如果说调解情绪、缓解疲劳是大部分人抽烟的原因,但《英国精神病学杂志》的一份报告却指出,吸烟可以缓解压力的观念其实是一种错觉。“真正能解压的是运动”。
今年6月,号称“史上最严”的控烟条例在北京正式实施。世界卫生组织评价:北京控烟条例在无烟环境方面,是“最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精神的立法”。
根据北京市政府委托第三方机构所作的评估,控烟一年来,公共场所吸烟人数从11.3%下降到3.8%。
但是,今年4月1日至5月31日“无烟北京”微信公众平台还是接到市民对违反《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在公共场所违法吸烟的投诉举报2238件,相当于平均每天接到投诉37件。
这也使得绝大多数人认为,立法才是控烟最有效的措施。
“只有出台更为强硬的政策法规,公共场所吸烟才能做到令行禁止而不是隔靴搔痒。”
有意思的是,在控烟的大趋势下,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烟草主管部门还在积极谋求如何扩大销量、增加烟草消费人群。
例如济南市烟草专卖系统内部人员发表论文《济南市场卷烟销量增长因素分析》建议:
“针对普通工薪阶层,可开展购买一定数量的卷烟赠送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活动,比如赠送洗衣皂、毛巾等,购买卷烟能够获赠生活必需品,则该消费者可以将原来购买生活用品的支出用于购买卷烟,从而提升卷烟消费支出,使得有机会培养新的消费习惯。”
3.“电子烟”围捕新烟民
一边是公共健康,一边是丰厚的利润,这使得香烟企业不断寻找新的烟民。
2019年,电子烟行业的人似乎都在传递一个信息——如同锤子001号员工朱萧木在各种场合强调的一样:“我不想错过下一个滴滴。”
这一狂热情绪也体现在数据上,2019年前三个月,电子烟企业就新增248家。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这类产品往往打出对健康无害的广告,但实际上,电子烟“健康无害”的说法可以说是无稽之谈。与传统香烟相比,电子烟的烟雾中同样含有尼古丁、甲醛等有害物质,影响人们健康。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就曾检测出电子烟存在微量致癌物亚硝胺和一些其他的潜在有害物质。
今年央视的3·15晚会也曝光电子烟对身体伤害更大。据央视报道,有些电子烟烟液尼古丁含量标识不规范,有些尼古丁含量超标。烟液中含有丙二醇和甘油。
在电子烟侵入的背景下,还有研究者发现,很大比例的新型烟草用户都会逐渐吸上传统香烟,这意味着“电子烟”等正在培育新烟民。
有新烟民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在不少年轻群体中,抽吸电子烟被看作是潮流、时尚、酷的表现。”
对此,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表示,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烟草的广告已经蔓延到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上,因此在新媒体上禁止烟草广告、开展有关烟草危害的健康宣教,很可能影响一大批青少年,让他们避免成为新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