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烟斗
木质烟斗
金属水烟筒
如今,店内聘请了工匠师傅,可以为消费者定制各式烟斗和烟具。
如今,店内各式烟具一应俱全。店内用竹子制成的巨型烟具模型引起了不少顾客的关注。
这家店承载着我的情感,更寄托着我的希望。
“彩色油画、白色陶瓷、红色故土、绿色环境、金色烟叶……”这是我作为一个黎川人对家乡的认知。从晒烟到烤烟,黎川的种烟史已有近百年,曾经一年种植烟叶10万担。家门口晒的黄烟丝和烤房里的烟叶,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而这无限美好的回忆,要从爷爷的一个个烟斗开始讲起……
装下了“救命稻草”
赤脚坐在田埂上,嘬着一根长长的烟斗,是我对爷爷最深刻的印象。我常常拿出烟丝帮爷爷把烟斗装满。爷爷说:“现在这么好的烟丝也舍得抽了。以前,这可关系到一家人的温饱啊!”
抗日战争时期,爷爷的几个哥哥都参加了抗战。由于家中妇孺较多,十几岁的爷爷便担负起了照顾家人的重担。在地主的压迫下,养活一家人难上加难。于是,爷爷便偷偷在山里种下了烟叶,到了烟叶成熟季节,一边放牛一边照看晒制的烟丝。
当时,这是家里唯一的“外快”,所以爷爷把这个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为了检验烟丝的品质,爷爷会小心翼翼地从筐里抽出几根烟丝用烟斗认真品吸。因为这些烟丝的质量过硬,才能卖个好价钱。在爷爷的眼里,筐里装着的不仅仅是烟丝,更是关系到一家人生计的“救命稻草”。
承载着生活滋味
爷爷虽然是一个农民,却深刻明白一个道理——知识改变命运。为此,一向和蔼可亲的爷爷曾经因为上学这件事情对大伯大打出手。
一天早上,刚读小学三年级的大伯不想去上学,爷爷知道后,抡起赶牛的棍子二话不说打到大伯身上。大伯疼得厉害还不忘为自己辩解,他不明白为什么同龄的孩子都可以不用上学,自己却一定要去。听完大伯的话,爷爷停下了手中的棍子,走到门口的大石头旁坐下,默默地拿起了长长的烟斗,一口一口地嘬着,待烟丝烧完后,站起来对大伯说:“读书是你们这代人唯一的出路,如果你放弃,以后一定会后悔。”丢下这句话后,爷爷便头也不回地下地干活去了。
最后,大伯总算坚持了下来,成为我们县当年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录取结果出来的那一天,大伯兴奋又紧张地拿着录取通知书走到爷爷面前。爷爷接过通知书,拍了拍大伯的肩膀,随后走进了厨房,交代奶奶给大伯煮两个鸡蛋。随后,他在一旁抽起了烟,烟丝往烟斗里放了好几回……
寄托情感和希望
时光流逝,如今,抽烟丝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爷爷去世前常跟我说:“现在大家都不抽烟丝了,要是自己不做烟斗,就买不到了。”那些年,我不管在哪儿,只要看到烟斗,都会给爷爷买几个备用,直到爷爷去世。
毕业之后,我回到了黎川,走到当时居住的老城区,看到了古城旅游区的规划图,里面涵盖了四个特色产业。于是我突发奇想,开了一家卷烟零售店,并取名“斗满烟”。
如今,我在店里摆放了很多手工定制的烟斗,有简易制作的,也有古朴精美的。在店里,我上柜了不少家乡的“金圣”烟。守在店中的时候,我常常在想这家店对我和爷爷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想,它寄托着我对爷爷的怀念,更是希望和幸福感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