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不相信轮回
烟草有的就是不断创新
烟草的“创新+”一直在路上。在经历了“短细中爆”遍地开花之后的“锣鼓喧天“,现在我们可以稍微静下心来想想在这之后的关于前进的种种猜想。既然是猜想,那就不妨胆子大些、天马行空放飞我们的想象。
猜想一:
“短细中爆”能否常态化?
一个规格或者一种模式能否常态化,取决于什么呢?当然是消费者的认可,这个前提是能接受、有新意,还要有持续的消费意愿和主动消费能力。一部分小众的受众或者消费者,支撑不起常态化的大规模复制,除非这个意愿是高端无敌的,也除非是某种情结的集中覆盖。看看“短细中爆”,分拆开其中哪怕一个或者两个,我们都会发现前三者“短细中“是规格,爆珠却是品类,这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就这样被混搭了。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意愿来分析,规格应该是可以持续长久存在的,品类的话,就很难说了。有的品类坚持下来了,有的品类则如昙花一现,“短细中爆”能否常态化,还是个未知数。
猜想二:
“加热不燃烧“能持续吗?
有人说,吸烟是一种爱好,还有人说,吸烟就是人生。不同的人,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存在分析。事实就是如此。目前,加热不燃烧的甚嚣尘上,已经让传统烟草的微笑似乎有些僵化了,有这么严重吗?细细想来,这个事儿有点像报纸一样,总还是有人喜欢传统阅读方式,有人喜欢接受新生事物。取决于个人选择和意愿了。传统的香烟,总会有一部分人依然固守,除非是突然消失了。所以说,选择前进,就需要舍弃一些东西。对传统烟草的情感,对于这样的怀旧情结我们需要包容和忍耐。而对于新型烟草制品,喜欢就尝尝,这其实和传统烟草的开始不是一样一样的吗?不排斥,选择观望,甚至是被动接受,反正,传统的烟草味道依然弥漫我心,而“加热不燃烧“制品依然火爆,这就是现实。
猜想三:
“短细中爆+”,+什么好呢?
规格上的文章当然好做,品系和品类的文章难做。这是一个规律。在规格上的文章几乎已经做完了的时候,我们静下心来反思,好像只有一条路可走了,那就是“短细中爆+”什么呢?这还用问吗?就像是一个融媒体的中央厨房,只要你打开,你就会收到来自不同口味的新闻或者消息。既然规格的文章已经做得差不多快要结束了,那我们还是应该在“+内容“上多做文章,力争有所进步。中药提萃、香料(口味)添加、水果风味等等,这些需要我们一起努力的方向,都可以成长为烟草的源动力。地域、文化和不同的人群,当然是需要不同的口味和品类去吸引的,这就是广阔的天地。烟草应该大有可为。
猜想四:
一带一路的故事,烟草准备好了吗?
“一带一路“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了。在这样的国家战略下,”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思路再一次被提出来,说明这是符合烟草实际的。站得稳,还要走出去,需要有走出去的能力和本领。烟草有吗?当然有,也有这个自信。我们需要请进来,我们行业也需要走出去,大刀阔斧稳扎稳打两条腿走路,实现烟草的外销能力和水平的发挥,展示烟草的中国化和外化延伸水平。“短细中爆+”,也需要拓展这种能力,走出去,勇敢担当,把传播中华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提升烟草中国味道的比重一起发力,实现烟草的可持续发展。
猜想五:
“短细中爆+”之后的人才聚集
创新需要实力,这是自然的事情。创新需要人才,这是最基本的体现。没有了人才的依托和人才的存储、成长和发力,可想而知,“短细中爆+”是走不远的,也是有止境的。只有铺排好了人才队伍,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才,人才为我所用,才会展现出不一样的效果。烟草夕阳笑,人才有光芒。莫道桑余晚,凡事正皆宜。希望烟草可以集聚更多的人才,让人才发挥更多的作用。
“短细中爆+”,“+”什么?怎么“+”?还需要时间的验证。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