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低息抛出中奖当诱饵
“恭喜你,中奖了!688元免费花。”类似的中奖信息,很多人都收到过,别高兴,因为中奖的背后很可能是陷阱。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日益提速,但也出现了一批以“高收益无风险”“免息贷款”等为幌子的诈骗陷阱。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监管盲区,抓住互联网金融用户对高投资收益的逐利心态,假意集资集款,最后携款逃之夭夭。面对“诱人”的所谓收益承诺,投资者一定要保持理性、保持清醒,认识到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
假网站冒充公安索罚款
“您涉嫌洗黑钱犯罪,请尽快与派出所联系。”收到这样的信息,你是不是会吓一跳,下意识地想按照信息提示进行操作。等一下,这是诈骗信息!
近年来,冒充公检法机关实施诈骗的案件屡有发生,虚假政府网站更是成为诈骗分子的施骗工具,不少群众不慎中招。民警提醒,公检法机关作为执法部门,不会使用电话方式处理涉嫌犯罪等事务的调查处理,也不会与其他部门相互转接电话。
假好友虚构情节设陷阱
微信好友申请,提示来自“手机通讯录推荐”。当然通过啊。且慢!通过手机号申请的有可能是朋友,也有可能是骗子。
聊天有剧本,情节靠虚构。以社交关系为基础的网络诈骗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冒用他人头像和昵称,依托既有熟人关系实施诈骗,如仿冒微博好友借钱、假冒机构官方账号收费等;另一种则是虚构社交身份,待关系建立后实施诈骗。
假客服谎称故障骗钱财
“您好,您在本店铺购买了商品,现在系统出现故障,请申请退款。”接到退款电话别轻信,一定要多方确认。
近来频发的电商诈骗中,假客服一般主动透露详细订单信息“自证清白”,以获取用户信任,进而索要用户身份证号、银行卡账号及密码、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骗取钱财。还有“假快递”使用类似套路伎俩,谎称包裹丢失,以“添加微信主动赔偿”为由,诱导用户扫描二维码、提供验证码等。
以“假商户”“假快递”为典型套路的新型电商诈骗,违法成本低、违法收益高。网购用户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风险意识,避免被诈骗分子“摸准脉”,既不轻信“免费午餐”,也不轻易提供银行账号、密码等关键信息。对于所谓“客服”发来的链接和二维码等信息提高警惕,及时通过官方平台和渠道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