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无接触配送”服务在全国各地兴起。
所谓“无接触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人员通过驿站、代收点、智能快递柜等来投放寄递物品,或将物品放到指定地点,避免与收件人直接接触的一种配送行为。与通常快递服务要求实现门到门、收件人签收来完成寄递服务相比,其核心在于“无接触”。
这种服务的快速发展,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密切相关。
据了解,为保护用户和骑手健康安全,美团外卖率先在武汉试点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随后在北上广深等全国184个城市上线。紧接着,天猫超市、饿了么、盒马鲜生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星巴克、喜茶、名创优品等也陆续跟进。目前,从电商平台、餐饮企业到提供配送服务的实体零售店,纷纷采用“无接触配送”。
“无接触配送”虽然是个新名词,但“无接触配送”的服务方式早已有之。只不过,以往物流配送人员的“无接触配送”,大多依托驿站、代收点、智能快递柜等来实现,更多是出于提高配送效率的考虑,很多用户处于被动选择的状态。如今,投递到小区门口、楼下等用户指定地点的“无接触配送”比例大幅增加,更多是出于疫情防控、小区封闭的需要,是用户减少与配送人员接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的主动选择。
可以说,新名词诞生于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那么,当疫情结束后,用户还会继续使用这种服务吗?
笔者认为,这主要取决于服务的便利性和用户习惯的养成情况。以笔者所在小区为例,疫情防控期间小区封闭,只保留一个出入口,从京东超市、天猫超市等下单的商品,只能派送到这个出入口,步行取货还需十分钟时间。对很多跟笔者情况类似的用户来说,与到门到户的配送相比,这种“无接触配送”并不方便,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当疫情结束后,很多用户不会因害怕感染而继续选择这类“无接触式配送”。但对于那些能方便利用智能快递柜、代收点、驿站的用户来说,疫情期间养成的习惯则有很大可能延续下来。例如,很多原本不会使用智能快递柜的中老年人学会并习惯了使用,加上疫情期间智能快递柜等设施增加、配送模式更加成熟。疫情结束后,这些要素很可能继续促进“无接触式配送”服务占比的扩大。
笔者认为,与关注“无接触配送”的“末端”相比,其前端,即提供“无接触配送”服务商家的变化非常值得关注。
伴随疫情中广大群众居家隔离,线上生鲜平台迎来发展契机,利用“无接触配送”抢占“餐桌”的商家表现抢眼,新的商业模式在形成或日益成熟。例如,疫情期间,整合各类O2O生活类目,向消费者提供生鲜及超市产品的京东到家,其配送业务十分火爆。成都的部分小区中出现了一种“智能菜柜”,用户只需提前一天在网络上下单,第二天就能凭取货码直接从菜柜中取到新鲜蔬菜。这种采用“无接触配送”的货品新鲜有保证、取货时间自由可控,疫情期间订单量每天都在大幅增长。
这些新情况,无疑会对社区便利店和周边综合超市造成分流压力。对于线下实体店来说,可谓有“危”也有“机”:如果无动于衷,客源则难免遭到进一步分流,影响的可能不仅仅是疫情期间的生意;如果及时跟进、快速布局,借助“地利”提供时效性更高、响应更迅速的相关服务,则对长远发展来说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