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次采访烟草行业,切身感受到烟草行业是名副其实的产业扶贫主力军。”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作为贵州省委机关报——贵州日报的记者,我多次采访烟草行业,切身感受到烟草行业是名副其实的产业扶贫主力军。烟草行业千方百计助力农民稳定增收,使贵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了可靠的产业支撑,让当地农民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贵州脱贫攻坚有“四场硬仗”,其中最难的是产业扶贫硬仗。没有产业,就不能带动贫困户持续脱贫致富。我在采访中发现,烟草产业是典型的扶贫产业,也是最成熟的订单式农业,烟草行业是典型的按照“八要素”推动产业扶贫,带动农村产业革命的先行军。
烟草是贵州“八大支柱产业”和“五张名片”之一,上接一产、中连二产,下带三产,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大、带动作用强,对贵州实现稳定发展、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烟草是助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2018年,全省烟草行业上缴税收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0.5%。另一方面,烟草产业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全省目前有种烟农户6.7万户、卷烟零售户20万户左右,按户均4人计算,整个产业直接带动省内就业达106万人以上。更为重要的是,烟草产业是助力全省脱贫攻坚的主要产业之一。2018年全省烟农总收入71.3亿元,户均收入9.5万元。
黄军(左)在黔西南州兴义市了解贵州烟草蠾蝽培育技术 /高贵 摄
我在采访中发现,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投入大量资金,从基础设施、技术、扶贫、新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多方面入手,开拓思路,创新模式,想尽办法为烟农增收,让烟农致富。
要想富,先修水和路。贵州烟草一直致力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让农民生产生活更为便利。在贵州各地田间地头,烟水设施遍布农田,烟区机耕道四通八达,烤房集中成排,烟草援建水库碧波荡漾。
完善基础设施,不仅为烟农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节省了时间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且为烟农开展规模化种植创造了便利条件。尤其是在贵州这种“地无三尺平”的地方,贵州烟草投入资金建设的各种齐全的设施设备,推动了烟区“农业生产设施革命”,改善了烟区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村“旧貌换新颜”。
“烟草公司处处为我们着想,现在种烟太方便了!”很多烟农和我聊天时说道。
事实的确如此。烟草公司不仅为烟农修建了烟水工程、机耕道路、烘烤工场和育苗工场,并提供烟用农机、帮助平整基本烟田,还与气象局一起建立了防灾减灾预警中心,防止烟叶遇到冰雹袭击。
除了基础设施,烟草公司还在全省援建了很多烟草新村。在毕节市七星关区陈家湾组烟草新村,白墙黛瓦的农房错落有致,沥青路连到每家每户,广场边绿树成荫。新村的建设,让烟区农民居住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何让烟农稳定增加收入,是烟草公司深入思考并推动落实的一个重要课题。
记者在威宁县秀水烟叶收购点看到,70多名经过培训的农民,成为专业的烟叶分级工。“50天可以挣五六千元,就近就能打工赚钱,还不被日晒雨淋。”分级工高兴地告诉记者。
烟草公司还打造各种集中式节能烤房,减少烘烤成本,同时培训农民成为专业的烘烤师,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增加烟农收入。
烟叶种植期过后,每年剩余的时间烟农干什么?如何留住烟农?如何充分利用土地和烟草设施?如何让烟农增收?
贵州各地烟草公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打造烟叶生产综合体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兴义市白碗窑镇与烟草公司一起,科学安排作物茬口,推广“一季多收”轮作模式,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入驻坝区,打造烟区产业综合体,在坝区选择烤烟、蔬菜等主导产业,探索“烟+N”特色产业组合,让产业多维融合发展,实现一年3至4熟。不但考虑到轮种,还实行农产品“十进”,让烟农不为销路发愁。
地还是那块地,将一季变多季、用空间换时间,烟农的收入就增加了。
“以前,手上的闲钱最多只有几百元,现在经常有五六千元。”毕节市大方县的烟农向记者说出了种烟给自家生活带来的直观改变。
采访中,烟农向记者反映:“由于土地重复种植烤烟,再加上农村养猪、养牛的农户逐渐少了,农家肥越来越少,每年用的化肥越来越多,烤烟反而越来越不好种,又不长又爱得病,大家对种烟是又想种又不敢种,出门打工的就多了。”
奔着问题去,有机肥加工工场在全省应运而生。据了解,炭基肥不仅可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农作物的化肥使用量,而且可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提升作物品质,减少作物病虫害,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为解决化肥广泛使用带来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等问题,贵州烟草还积极开展“‘农家肥上山’和‘秸秆还田’”行动,引导烟农增施有机肥,培育土壤肥力。
采访结束后,我向贵州日报社领导和同事介绍烟草行业的诸多做法,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引起了农业和脱贫攻坚相关领域的领导、同事的关注。他们仔细阅读报道,在烟草产业的经验做法中为其他产业借鉴发展之道。
一切为了烟农着想,贵州烟草正努力推动贵州农民脱贫致富,让农村发生持续变化,让农业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