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9年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定点帮扶湖北省十堰市的第27个年头。5月27日至31日,由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扶贫》杂志、《中国烟草》杂志、《东方烟草报》等行业内外媒体及来自基层的通讯员代表共同组成的采访团,对国家局定点帮扶工作进行专题采访。采访团深入大山,走近贫困户,耳闻目睹了许多动人故事和感人瞬间。今天,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感受国烟扶贫27年的坚守、执著和奋斗。
山区不脱贫 扶贫不收兵
——国家局对口帮扶湖北竹溪县工作纪实
迟焕飞
“风吹雨打不呀不停留,长长路上我默默地走”,这是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外出务工人员的写照。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迫不得已离开故乡外出打工。
如何让竹溪山区的贫困户尽可能用上先进的生产生活设施?如何让大山里的孩子接受更多优质的教育?如何让更多的贫困户不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这些一直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派驻竹溪县扶贫的干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国家局自2002年定点帮扶竹溪县以来,先后实施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整村推进、科技教育、生态改善为重点的“国烟扶贫工程”,通过党建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方式,一张蓝图绘到底,以不脱贫绝不收兵的决心,先后投入帮扶资金近2.1亿元,帮助6万多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直接受益人口十余万人。
党建扶贫:足不出乡享党恩
为帮助竹溪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局积极探索“党建+扶贫”模式,明确机关部门单位党支部在定点扶贫地区范围内分别确定1个贫困村作为对口帮扶单位,组织开展支部联学联建对口帮扶活动,实现支部互建、党员互学、成果共享、共同提高,把党的恩泽惠及千家万户。
走进天宝乡兰池村安置点,崭新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林间,房屋侧面的墙体上贴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鲜红的宣传标语。紧挨着安置点,建设有支部联学联建烟叶烘烤实习基地,每年都有来自北京的技术专家指导村民种烟、烤烟。
中国烟叶公司把兰池村作为联学联建帮扶村,发挥业务专长,选派党员干部到村研究扶贫工作,加强烟农生产技术指导以及烟农和烟技员队伍培训,并帮助该村改善党群服务中心条件,同时投入帮扶资金90万元建设基础设施,发展茶叶加工产业。
“通过联学联建,村民有了技术,成立了烟农合作社,预计今年户均能增收1.1万元。今年在外打工的回来了3个。”兰池村村支部书记董继念说。
村民李堂贵听到有记者来采访,便热情地邀请大家到他家做客。以前他在外务工,听说烟草行业为村里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为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产业发展机遇,便毅然选择回家种烟。“今年种了38亩烤烟,烟苗长势很好,收入不成问题。在家里种烟,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现在不想再出去了。”他说。
在水坪镇洛家河村,有一位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娃娃书记”的国烟扶贫干部,名叫张铮。一提到他,村民龙大余就打开了话匣子:“我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前些年,大家觉得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张书记来了,这样的状况便有了变化。”
当时,张铮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通过深入走访群众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张铮及时对症下药,一方面把国家局开展组织生活的先进经验带到洛家河,带头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另一方面挨家挨户找老党员聊天、与新党员谈心,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以实际行动感染大家。
一段时间后,龙大余慢慢感受到了村两委的变化,开始按时参加村党组织生活,积极为全村脱贫出列建言献策。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的堡垒,洛家河村形成以村两委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共同脱贫致富的新局面。
教育扶贫:足不出校见名师
对于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竹溪县有161所中小学,在校学生31991人,教育投入历史欠账多,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教师数量不足,导致美术、音乐、英语等学科开不齐、开不好。为此,国家局决心“大力扶植教育事业,帮助竹溪县打造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生力军”。
5月28日上午11时,在竹溪县思源实验学校直播间,一堂由竹溪县知名教师主讲的美术课正在全县8个乡镇97个班级“同步直播”。这是国家局投入帮扶资金200万元支持的双师教育项目,采用“线上名师直播授课+线下教师实时辅导”的双师教学新模式,于2018年秋季学期建成使用,实现北京名师、竹溪名师同台献课,让竹溪山区的孩子足不出校也有名师教。
说起双师教育,思源实验学校的“双师名师”刘佳感受很深:“双师教育有效缓解了师资力量的不足,我一个人上课就可以教全县的小朋友。这个项目可以让偏远山区孩子学到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实现优秀教师和优质课程资源平衡共享。”今年,国家局将进一步援建双师教育项目,计划建设4个直播间、新增145所小学174个班级,扩大双师教学覆盖面,实现全县乡镇教学点全覆盖。
而在竹溪一中,学生们通过学校天文台则可以看得更广更远。天文台项目是国家局教育扶贫项目的又一个亮点。有了天文台,学生们足不出校也能亲身体验太空实景,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对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
此外,国家局还先后投入250万元援建竹溪二中运动场和食堂项目,捐赠216万元在竹溪一中成立“新长城自强班”项目,帮助学生们长得更壮、学得更多。
产业扶贫:足不出村奔小康
国家局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主要依托和根本措施,坚持产业进村、扶持到户,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政策+资源”,将行业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
坚持顶层设计。国家局依托烟叶产业,用好计划资源,制定《竹溪县国烟定点扶贫专项规划2018~2020》和《竹溪县烟叶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加强竹溪县烟叶产业扶持,由规划引导项目、由项目引导资金、由资金引导责任,把事情办到点子上、把钱用到刀刃上,精准帮扶竹溪县脱贫。
汇集行业智慧。2018年8月,国家局组织召开竹山县、竹溪县“金神农”烟叶产销衔接会,加大烟草工商企业在稳控规模、提升质量等方面对竹溪县烟草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和质量,努力提升工业可用性,确保烟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2018年,竹溪县收购烟叶3.89万担,实现烟农收入5527.37万元,643户烟农户均收入9.49万元,同比增加4.19万元。
“平台+市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竹溪县既是农特产品资源大县,也是贫困山区经济小县,因此,国家局创新扶贫思路,立足山区特色资源,建立扶贫电商平台,开设“国烟扶贫商品专场”,促使国烟扶贫农特产品进终端、上市场、通网络,打通山区农产品供应城市市场的销售渠道。
建设洛家河国烟扶贫综合示范区。着力提升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在示范区内适度扩大规模,科学引进品种,加强技术管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着力培育茶叶、烟叶、食用菌等无公害有机农产业,突出地域特色,做大做强产业品牌。
打造国烟扶贫产业园。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实现错峰销售、均衡上市,拉长价值链和就业链,促进减损增收和就业增收,助推脱贫攻坚。“金叶情阳光行”微信公众号与“阳光购”微商城2018年正式上线运行,累计实现订单88笔,实现销售收入360万元,产品多来自国家局定点扶贫地区。2018年9月,国家局在十堰市召开定点扶贫地区农特产品产销衔接会,推动竹溪县农特产品销售,进一步拓展了山区农产品销售渠道。截至2019年春节,烟草行业各级工会、食堂采购竹溪农产品逾千万元,有力推动了竹溪县农特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助推竹溪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
让村民在家门口打工。在兵营镇登高村山中旺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十多个村民正在地里劳作,他们都是登高村的村民。村民们把土地以400元/亩的价格流转到合作社,合作社以每天80元至100元的工资聘请他们到合作社打工。山中旺合作社负责人王伟介绍:“国家局捐款20万元建设登高村蔬菜加工项目,我们吸纳贫困户种植黄花菜,预计带动贫困户254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如今,随着国家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竹溪县脱贫致富已步入快车道,贫困山区“有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的状况已有明显改变。
助学竹溪十一载 寒门不苦终有成
——国家局助湖北竹溪县解决因学致贫问题工作纪实
陈霏
烟草行业出资援建的竹溪一中天文台项目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对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图为学生汤欣钰在使用天文望远镜观看天体。特约通讯员 王炳会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让湖北省竹溪县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自2008年起,国家烟草专卖局将目光聚焦教育扶贫,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开发、精神扶贫等方面入手,由点及面、多管齐下,先后投入扶贫资金906万元,持续耕耘教育扶贫11年,彻底帮助全县解决因学致贫问题。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这里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接受到好的教育。”这是国家局对竹溪教育扶贫的庄严承诺。11年来,多名扶贫干部将满腔真情洒向了这片热土,用实际行动为解决“上学难”“设施差”“课程少”“大班额”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国烟方案”。
现在,新教学楼、新操场、新食堂用起来了,1500多名学生再也不用露天学习、室外吃饭了;双师教育课堂开课了,全县几万名学生有了“新老师”;“新长城自强班”成立了,500名贫困学生再也不用为上学发愁了。
让孩子们吃上热乎饭
竹溪二中位于竹溪县水坪镇中心,共有27个班,在校生1637人,其中寄宿生1500多人,占总人数的91.6%。
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崭新的二层食堂。进入食堂内部,窗户明亮干净、桌椅摆放整齐、功能区划分合理。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学生们只能在露天吃饭,一到冬天,手都被冻得通红通红的,饭也是冰冷冰冷的。
说起原来的就餐环境,竹溪二中校长陈志华介绍道:“学校餐厅建成前,学生们只能在外面的空地上吃饭,人多的时候,要自己找角落站着吃饭。那时学校的伙食质量与现在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国烟扶贫工作队的到来,让这一窘况有了根本性扭转。2013年,烟草行业投入100万元建造学校餐厅,并于2014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为竹溪二中的学生送去了热乎饭。援建餐厅占地1600平方米,同时可容纳1400名学生就餐。2016年,该餐厅被评为2015年度湖北省学校食品安全“放心食堂”。
此外,烟草行业还援建了综合教学楼和400米标准运动场。现在,新的运动场已经粗具雏形,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对于这些显著的变化,高二学生周颖高兴地说:“比起以前的条件,现在真是好太多了,有餐厅、教学楼,还有操场,我觉得自己既幸福又幸运。”
“基础设施的完善极大地改善了生源流失的现状,烟草行业的援建项目直接解决了学生吃饭、上课、休闲运动的问题,提升了办学的硬件水平。这可是给我们帮了大忙啊!”陈志华感慨道。
把“优质课”送进乡村学校
翟书彬,竹溪县思源实验学校三年级学生。以前他最头疼的就是英语课,而现在,有了“新来的”老师,他觉得英语课变得有趣多了:“刘老师、杨老师带着我们上了一学期的‘双师课’,我就喜欢上了英语,现在英语能考90多分了,妈妈都说我变得活泼、爱学习了!”
翟书彬口中的“双师课”,指的是烟草行业出资打造的“线上名师直播授课+线下教师实时辅导”双师教学新模式。现在,该项目已覆盖全县8个乡镇97个班,开设学科为小学1~3年级音乐、美术课和3~4年级英语课,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双向输出”,不仅通过引进外地名师解决了本县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更通过“1+N”同步课堂,让全县各个乡镇实现优秀教师、优秀课程资源平衡共享;不仅探索了教育新模式,更提升了教学新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助贫困学生朝着梦想前进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贫困家庭想要实现根本性脱贫,必须摆脱“等靠要”思想,必须拥有文化知识。
为此,烟草行业于2008年在竹溪一中成立“新长城自强班”,通过对品学兼优的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激发其求知求学的内生动力,鼓励其靠自身努力改变现状。11年来,自强班项目共资助学生500名,资助金额达216万元。
竹溪一中高二学生孙邈是“新长城自强班”的一员,如同很多大山里的孩子一样,来自单亲家庭的她表现出比同龄人更多的成熟。孙邈说,进入自强班之前,她的心里有个偶像叫毛旺。“来一中之前,我就看过关于毛旺同学的新闻报道。他让我知道家境并不能决定什么,只要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心仪的大学就能改变命运。从那时起,我便一直向毛旺学习,以他为榜样,朝着梦想前进。”她说。
孙邈口中的毛旺,曾是“新长城自强班”的学生,也是全校学生心中的偶像。2017年,毛旺以637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是近20年来竹溪县唯一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精神榜样,更多像孙邈一样的孩子奋发努力,走进了“新长城自强班”,开始了自己的追梦之旅。
“自强班教会同学们树立理想,学会感恩父母、家庭,也让他们懂得了感恩社会。社会上有很多关心资助他们的人,给了他们完成学业、继续追逐梦想的机会。”曾经是毛旺班主任的周老师说道。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需要长期支持不断投入的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实现教育扶贫这件事情上,烟草人一直在努力。
为了山沟沟里的小宝贝
姚世艳
烟草行业帮助东河小学修建了操场、改造了旱厕,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运动、生活环境。图为孩子们在崭新的操场上做游戏。 特约通讯员 盛宏阳摄
“期待着你的回来,我的小宝贝;期待着你的拥抱,我的小宝贝……”5月29日,刚到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宝丰镇东河村的东河小学门口,《小宝贝》的旋律便飘荡过来,因为山路盘旋、车程较长而有些疲惫的我们一下子精神了不少。
上午9点多,正是孩子们上课的时间。我们一行静静地进入校内,与校长低声攀谈起来,了解了东河小学的基本情况:东河小学建筑面积546平方米,其中教学楼302平方米,生活及辅助用房242平方米,有班班通设备3台,在校生18人(贫困学生17人),其中幼儿12名、小学生6名。
阳光普照,清风徐徐。音乐传来的地方,是铺着塑胶草坪的操场一角,十几个幼童在老师的带领下欢快地做着游戏。蓝天绿地是那么清新干净,白墙红字是那么醒目分明——“扶贫扶智聚于一点一滴”。
问起标语的来由,校长笑了笑,说:“我先带你们去看看另一个地方,再来揭开谜底。”
校长所说的“另一个地方”,原来是位于学校角落的厕所——地上贴着瓷砖,顶上安有照明灯,里面全是自动冲便器,入口处附近还有专门的洗手池。这时,校长拿出手机,给我们展示了一张厕所之前的照片——旧式旱厕。旱厕气味大、蚊虫多,也不安全,特别是对幼儿和小学生来说,一旦踩偏,极易发生跌落事故。
2018年8月,国烟扶贫工作队来到这里,发现这所微型学校条件极其艰苦,破败的教室、光秃秃的水泥操场和那个有安全隐患的旱厕,都揪紧了队员们的心。他们迅速收集情况,向上级汇报,并制定了详细的改造方案,使用5万元国烟扶贫资金改造了操场和教室,并筹集2万多元新建了厕所。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听着校长的讲述,环视着这座“幼儿园+小学”的混合校舍,我们的内心泛起的是阵阵感动,瞬间对墙上的标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丁零零……”下课了,小学的孩子们在铺着塑胶草坪和彩虹跑道的操场上飞奔而过,拿着免费发放的课间餐,笑着闹着;教室里,语文老师关闭多媒体仪器,用黑板擦擦掉板书,整理着教具;玩了快一个小时的幼儿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排队上厕所”……
国烟真情源源不断,扶贫举措扎实有效。我们相信,终有一天,这里的孩子们能像《小宝贝》中唱的那样,拥有美好的未来——“多么想牵着你的手,躺在那小山坡,静静地听你诉说,你幸福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