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右)向零售户传授真假卷烟鉴别知识。 陈胜利摄
今年33岁的于洋是山东济宁金乡县局第二稽查中队的一名稽查员,2010年开始从事烟草专卖工作。尽管还算不上一名专卖“老兵”,但于洋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出色的业务能力,参与查办大小案件上百起,破获万元以上涉烟案件15起,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专卖“尖兵”。
练就一身真本领
刚开始,为尽快适应专卖工作,于洋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充电,掌握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和专卖执法技能,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上网查,查不明白的第二天检查市场时再向同事请教。就这样,不甘落后的于洋很快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将平时市场检查中遇到的难题逐一攻克。
可尽管如此,于洋还是常常直到天黑还完不成市场检查任务,影响他工作进度的主要难点就在于真假卷烟鉴别。为了提升业务实践水平,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将真假卷烟进行反复对比,琢磨它们的细微差别,不断进行强化训练。不出一个月,于洋的真假卷烟鉴别速度和准确率都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再也没有因此影响工作效率。
于洋还在确保日常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利用4年多时间取得了中、高级专卖管理员资格。“那时候白天骑着摩托车走访零售户,只能用晚上的时间学习,常常要学到很晚。”于洋说,他制定了每日学习计划,督促自己往前赶。
2014年,于洋在单位活动中不慎摔倒,造成左脚跟腱断裂。为了不给同事添太多麻烦,术后休息了一段时间,于洋便主动要求回单位上班。由于他当时还拄着拐杖,领导没有让他去检查市场,而是安排他从事案件录入工作。
于洋并未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认真学习案件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方法,严格遵守“每案必录、查获必录”的原则,及时录入并认真校对案件信息,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
做好服务我先行
为有效拉近专卖人员与零售户的距离,赢得零售户的支持和信任,于洋一直坚持真情服务。
有一次,于洋到一家零售店检查。店主收完货款后有急事出门,随手将货款放在未上锁的柜子里。于洋发现后,一直等店主回来并确认柜里的钱没被动过,才放心离开。那位店主很感动,自那之后,不仅更加主动地配合于洋的工作,还经常向他提供一些案件线索。
“服务工作就该以真心换真心,只要时时处处为零售户着想,他们就一定会理解、配合我们的工作。”与零售户打交道,于洋有着自己的见解。
对辖区200多户零售户的情况,于洋了如指掌。过去,他经常分片区组织零售户坐在一起聊一聊,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如今,他借助自律互助小组这一平台,进一步加强与零售户的沟通,及时帮大家解决经营中的难题。
在2018年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集中延续期间,为解决偏远农村零售户来回奔波提交申请材料费心费力的问题,于洋和同事研发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微信小程序。零售户可以通过小程序提交申请材料,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许可证延续。对老年、残疾零售户,于洋则与同事分头行动,为其提供上门服务。仅用了3个星期,于洋辖区内零售户的许可证延续工作就全部完成。
在真诚服务零售户、科学管理市场方面,于洋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2018年,他带头组织开展《烟草专卖许可证记分制管理办法》精益课题研究,对许可证进行分类监管,有序推进零售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建设,增强了零售户的守法经营意识;他积极参与流程建设工作,编写了专卖管理四级流程,对每一环节的工作任务都进行了详细说明,切实发挥了流程建设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
案件经营抓到底
对稽查员来说,熬夜蹲守、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但要想成功破获案件,仅靠埋头苦干是不行的,还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案件线索的能力。
2016年12月的一个早上,金乡县局第二稽查中队接到举报称,某物流货运站发现了非法卷烟线索。于洋与联合执法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对可疑快递单据进行检查,随后锁定了一个疑似非法卷烟的包裹。
向上级领导汇报后,他们与联合执法人员一起,追随快递员到达接货地点。由于接货地点在某小区门岗,为避免打草惊蛇,执法车辆不能靠得太近,于洋身着便衣在门岗附近盯守。6个多小时后,联合执法人员控制住了前来取货的李某,并当场查获非法生产的“玉溪”(软)卷烟50条。随后,他们又从李某家的车库内查获非法卷烟91条,案值达3.4万余元。
在对此案持续跟踪调查期间,于洋和联合执法人员辗转多地调查取证,在全面搜集案件线索的基础上,及时、准确地筛选有效信息并一查到底。
最终,这起涉及山东、河北、天津、浙江、福建、湖南等多地的销售假烟网络案件成功告破,刑事拘留11人,案值1070.42万元,达到了公安部、国家局网络案件标准。
“打假打私是一项长期工作,不仅要比智力,更要拼耐力。”在于洋看来,再难的案子,只要肯下功夫,就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
“全市系统优秀市管员”“全市系统‘双优双创’优秀市管员”“全市系统先进个人”“金乡县局先进个人”……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于洋没有丝毫松懈,他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专卖人员的责任和使命,守护一方市场的安宁。
人物感言
少一些借口,多一些实干,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