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至民国期间,福建省的烟丝行销海内外,福建烟丝享有“身价甲天下”“闽产者佳”“第一数闽产”等美誉。福建省在400多年烟丝加工历史中,因各地晒烟的品质不同和加工方式差异,故制成的烟丝品种各具地方特色。
乌厚烟,为最古老的品种之一。产自漳州之石、长泰一带,初仅供地方需要。清朝初年,郑成功数十万军队,都是吸用乌厚烟。乌厚烟遂随郑师传入台湾。制乌厚烟的原料多为小溪、阪仔的乌叶和长泰晒烟等。
麟烟,是乌厚烟之变异。清代前期,北方烟叶产量大增,乌厚烟在北方的销路被堵。道光初年,石码人刘锡我遂将乌厚烟稍加改良,换成麟烟输出,闻名于台湾。生产麟烟的厂坊主要分布在石码一带,采用四乡、高际、山格的乌叶。
赤厚烟,由麟烟变异而来。清道光初年,为浦仔人红兰号张某、文人号林某所制造,比乌厚烟少油、丝细、呈赤色,销路更畅,附近至崎岭,外达台湾中部的鹿港、北港等地。其原料主要来自崎岭、炉溪、浦仔、井尾甘棠、四乡、交际、山格、不溪阪仔等地。兴化厚烟,有赤、甲、乙、丙、正、中级之分,为使烟味更浓,则在烟丝中加入适量的碱。体力劳动者或烟瘾大的人爱抽此烟。
红烟,产于兴化。以晒烟为原料,拌入少量花生油和铁红,加工精细,每根烟丝细如针尖,呈红褐色,多用烟斗或水烟筒抽食,也有将烟丝卷成喇叭筒抽食的。
塘头烟,以产地涵江塘头命名。民国初至20世纪60年代,曾一度占领涵江市场,在城厢、黄石等地销量更大。该烟丝的特点是轻重适口,气味芬香,口感舒适。以古田烟叶、永定烤烟和莆仙地产晒烟按比例搭配加工而成。
条丝烟,始产于永定。其主要特点是制作工艺讲究,烟丝细嫩,色金黄,油份足,气味芳香纯净,刺激性小,燃烧性好,主要供中上层社会人士用水烟筒吸食,又称皮丝烟或小烟。清乾隆以前就开始生产,因其品质优良,被乾隆帝誉为“烟魁”,从此,驰名海外。龙岩地区永定、上杭连城等县皆有生产。太平天国期间,传入漳州地区,在台湾亦有很大销路。行销国内市场的条丝烟,皆产自永定、上杭,又称为福建条丝烟,简称“建条”,长江以北称之为南皮烟。条丝烟分头庄、二庄、三庄等3个等级。清宣统二年(1910年)和民国3年(1914年),永定条丝烟分别在南洋劝业会和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庆贺巴拿马运河通航博览会上获优胜奖,因而畅销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龙岩黄烟烟丝,又称草烟。质量次于条丝烟,吸味浓厚,略带浊味。烟丝分甲、乙、丙三个等级。吸用黄烟多以旱烟杆和烟斗为工具,亦可用水烟筒吸用。
三明烟丝,分皮丝、金丝、普通、劣丝等4类。皮丝,用上等晒烟加工制成,色泽金黄;金丝,用中等烟叶制成,土黄带褐;普通丝,用各种烟叶按比例配制,带褐色,为数最多;劣丝,用晒烟对叶与脚叶混合而成,土黄带褐。
干丝烟,全用晒烟制成,为宁德地区主要产品,品种很多。闻名省内外的福鼎桐山晒烟,味香,色佳,着火快,备受青睐。此外,还有木兰、白丝、净丝、皮丝、黄丝、金丝、其片等品种。其中,以木兰为胜。霞浦县崇儒乡的兰下晒烟,烟质仅次于桐山烟,也被福安一带烟商收购掺和地产烟,制成干烟丝出售。干烟丝按其色泽有红刨丝、白刨丝之分。其中,白刨丝油厚、性温、味淡。
柴角烟,旧时霞浦县农民将晒烟抽筋、过筛、晒干、压平、捆紧,用砍柴刀慢慢削成的烟丝,通称柴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