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昌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装配分厂涂装单元的生产现场,经常看到一个瘦削的身影,穿梭在各色各样的油漆件中,从打磨间到喷漆室,从电话旁到电脑前,一直忙个不停。他就是公司“质量之星”、涂装单元班组长胥雷勇。进入公司十余年来,他不断学习,提升各项技能水平,已成为涂装单元名副其实的“全能王”。
涂装生产“多面手”
零件打磨需要长时间的弯腰操作,找补道序需要全神贯注地找出零件表面的微小高度差,喷漆时又需要手持喷枪长时间站立……涂装工序中,这些都考验着操作工的体力。
经过勤学苦练,胥雷勇通过了这重重考验。从刮灰到打磨再到喷漆调漆,他样样精通,成为涂装一线的“多面手”。
涂装时,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操作工细心对待。腻子刮涂不均匀,会造成零件表面高低不平;喷涂漆雾的速度、角度、出雾量稍有变化,就会使油漆成膜不均匀,造成起泡、橘纹等现象;在调制油漆时,稀释剂的选择类型、油漆与稀释剂的比例等一系列操作稍有差池,就会造成漆面瑕疵。无论出现上述哪种情况,都需要返工,不仅费工费时,还增加了成本。为出精品,胥雷勇把手中的每一个油漆件,都当做一块璞玉,轻轻打磨,细细雕琢。
2016年,涂装单元岗位调整,需要一名班组长,领导便找到了胥雷勇。班组管理内容繁杂,有班组建设、调配人员、跟踪生产进度等。这对从没接触过管理工作的胥雷勇而言,是个大挑战。但他抱着“既然接下了这责任就要一定好好干”的决心,虚心向前辈请教,耐心听取组员的意见和建议,一点一点捋顺了班组长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三年来,他带领班组攻坚克难,保质保量完成了车间交予的各项生产任务,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上个月,胥雷勇在检查涂装设备时发现,更换活性炭过滤装置操作复杂,要用自攻丝一次安装成型。过滤器拆卸后,螺丝易变形,再次安装时螺孔对不齐。同时,过滤器中间的网格没有固定装置,在设备运行中会产生震动,影响过滤效果。发现问题后,他决定使用扎丝代替原有螺丝,把每个固定孔用扎丝进行固定,同时将中间的网格分区域进行二次固定。试验验证,扎丝固定强度可以与原螺丝保持一致,过滤器的稳定性得到了大幅提高,过滤器的拆卸更加简单便捷,拆卸效率有了较大提升。
这就是胥雷勇,勤于思考,勤于动手,解决了许多诸如此类的生产难题。
质量标准“不打折”
胥雷勇不仅有过硬的涂装技术,而且对待工作有责任有担当,对待产品质量,更是高标准严要求,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前段时间,有些喷涂红底漆的外协零件在喷漆后出现浸色现象。胥雷勇发现后,进行了一系列改进试验。比如,在刮灰之后涂底漆、涂二道漆,但问题仍然存在。后来,他试着把原涂层全部用环氧稀释剂浸泡半小时后清洗,再进行喷涂底漆,然后再涂面漆。多次试验结果显示,后面这种方法能够完全解决外协零件易浸色的问题。
ZL12B机型上所需要的铰链、把手等一些镀锌、镀铬件,由于零件颜色不一致、外表面颜色不均匀,公司决定全部统一喷涂银灰色外观漆。接到这一生产任务的胥雷勇,先进行了抽样试验,验证喷漆后的零件可以满足工艺要求,随后他开始大批量进行喷涂。几百件镀锌、镀铬零件需要在两天完成喷涂,时间紧、任务重,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胥雷勇对零件的质量要求:每个螺孔、螺柱都要保护到位,零件表面涂装要均匀。尤其是零件中的100多个垫片类零件,体积小质量轻,喷涂时需要仔细观察零件表面,且此零件在进入烤箱时,受吹风影响容易摆动,易造成零件掉落损伤或其他质量问题。胥雷勇通过试验,改进了悬挂方法,提高零件悬挂的稳定性,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就是胥雷勇,一直努力钻研,不断改进涂装技术,提高油漆件的外观质量,曾多次获得公司“质量之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