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烟铺(又称五甲子老烟铺)是天津最早的一家烟店,也是经营时间最长的一家商店。
烟草是16世纪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的,最初人们称之为“淡巴菰”,后来才有了烟草的名称,而天津却习惯称之为“烟儿”。崇祯十七年,也就是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的那一年,山西临汾人张晋凯在天津城北门外大街办起了一座小烟铺。这个烟铺不仅贩卖水旱烟叶,还兼售槟榔等爽口之物。最初这个烟铺铺面很小又没有名称,因为是山西人开的,人们俗称之为“老西儿烟铺”。
相传小说《施公案》的主人公施世纶任仓厂总督驻节天津时,他的行辕在离烟铺不远的估衣街归贾胡同北口。施世纶喜欢吃槟榔,而烟铺所售槟榔肉厚味醇,最受施世纶赏识,所以他经常光顾烟铺。一次问及店主张晋凯烟铺叫何字号时,张无言对答。施世纶见状,信笔题写“中和烟铺”四个大字送给张晋凯。张视之为宝,遂镌刻成巨匾悬于门首,从此烟铺名声大振。
烟草初行于市,吸食的人很少,故此烟铺里都摆上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烟具和清水一碗。凡是进店吸烟的人,吸烟以后用水漱口,然后把钱放在桌子上再离去。到了清代初期,吸烟的人逐渐多了,并成为家庭中款客待人的物品了。到清朝中期,抽旱烟的人在天津“触目皆是”,与此同时,烟草零售业在天津也大批出现,大街小巷比比皆是。
在众多的烟铺当中,“中和烟铺”历经三朝(明、清、民国)始终不衰。这座烟铺之所以事业发达,主要是商店有一套独特的经营作风。中和烟铺以“诚实薄利,服务周到”为经营宗旨,它所出售的烟叶具备三个优点:一是品质优良,其烟叶视不同品种采自华北、东北和江南;二是能适应不同的吸食口味,店里水旱烟叶样样具备;三是包装迎合潮流,最初烟叶多用白纸包,20世纪40年代后,包装颇为讲究,如锭子烟起初只用白纸包装,上面加盖中和烟铺戳记,后来改为硬纸盒,外面印有万字锦的绿色花纹,打开纸盖,里面印有“中和烟铺,五甲子老烟铺”的字样。这样既美观大方,又起到了宣传作用。
解放以后,经公私合营,中和烟铺划归糖业烟酒公司,20世纪70年代因地震导致顶楼倒塌,经修整后原貌已变,但“五甲子”篆字图样至今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