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从数据呈现看——如果不去增加数据的颗粒度——前3个月的品牌格局好像并没有什么新的变化。第一,普遍都有增长,基本符合品牌的自我定位和发展预期;第二,品牌排名相对稳定,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突飞猛进;第三,市场状态总体向好,成熟产品的投放建设更趋科学合理,新产品的市场培育总体平稳有序。
这样的增长,当然值得充分肯定。不管角逐「136」、「345」的主动,又或者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自觉,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优势品牌、潜力品牌都需要也拿出了有说服力的表现。不同类型的品牌有不同的侧重,有些追求价值升级,将结构提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有些看重规模扩张,重视中高端产品规模的整体达标;有些强调细分特色,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和赛道。
从市场的角度,在大的——销量有所增长、结构持续提升——稳定下,有三个方面的变化比我们预计的要更直接,更积极。
一是状态显性化。过去,追求好的状态。现在,状态好才有发展权。这种变化不是文字游戏、用语言表述来绕大家,而是过去的状态好更接近于增长的基础上的附加题,拿到了是好事情,拿不到问题也不大,大不了时间换空间,而现在好状态是前提,没有好状态,别说增长,守你都守不住。也可以说,过去状态好是结果,现在好状态是前提。
二是高端规模化。不仅规模化的趋势,而且规模化的速度超出了预期。前两个月的情况不用说,到了3、4月份,两高产品和整个一类烟的增长还是非常可观的,一方面反映了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高端需求的持续释放,另一方面也验证了后疫情时代消费分级而不是消费降级的预期判断。在二类烟完成对三类烟的基座化替代之后,普一类正在以口粮烟的姿态接过接力棒。
三是细分主流化。细支烟、中支烟在最开始的时候,更多被视为市场供给的补充、产品形态的丰富,但这两年势头很好、张力很足,而且发展方向很对路。正如中支发展新格局与新逻辑中所表达的打样,在细分和区隔的基础上,细支烟、中支烟顺应了消费者对于健康度、对于舒适性、对于体验观感的在意和强调,未来细支烟、中支烟不仅三分天下有其一,甚至有可能与粗支烟平分秋色。
以品牌为窗口,大的格局——市场地位、品牌排名——也是稳定的,政策导向、外部环境和资源配置从根本上决定了基本的格局样式。
不过,在整体的相对稳定之下——与市场的变化相对应——透过增长本身还是有明显的区别,一是量价齐增,二是销量增长,三是结构提升。量价齐增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光是销量增长而没有匹配的结构提升,尤其那些基座较沉的品牌,这样的增长要擦亮眼睛,反而结构提升很快的品牌不用紧张,哪怕暂时性有困难,耐心和韧劲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