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法国科学家宣布尼古丁可能会对新冠病毒产生某种影响,将在筹备3周后全面开始相关的试验。
尽管试验还处在筹备阶段,但为了避免公众抢购尼古丁产品,法国政府发布了临时的尼古丁制品紧急管制令,对尼古丁贴片、口香糖、含片和尼古丁吸入器等产品进行限量销售,并禁止网络销售这些产品,消费者只能通过药店购买,并必须提供个人信息登记以进行销售追踪。
但该临时紧急禁令并不包括含有尼古丁的电子烟产品和烟草制品,政府表示,禁令是为了防止公众抢购这些含有尼古丁的产品来防疫新冠病毒造成“过度消费”,以保障那些真正需要这些产品进行戒烟的人可以得到正常的供给。禁令将持续到5月11日,届时将根据实际的情况决定是否调整。
尼古丁和冠状病毒的“猜想”
新势力之前曾详细报道过法国科学家的这项研究,概括起来就是法国科学家偶然发现在中国公布的数据里,冠状病毒感染者和重症患者的中,有吸烟习惯的烟民比例要大幅低于非吸烟者,在随后美国的数据中同样也存在着这种现象。
于是法国的医学家开始调查法国的新冠感染者,发现吸烟者的感染比率的确要大幅低于普通人群,重症患者的比例也同样如此。
希腊著名的心脏病专家和电子烟研究员Konstantinos Farsalinos认为,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尼古丁占据了细胞中的某些受体,而这些受体恰好是冠状病毒进入人体的主要靶标,于是阻止了病毒的入侵。如果这个理论得到了证明,那么在新冠病毒疫苗研制成功之前,尼古丁或许可以成为一种权宜之计。
但最近有点火的,一向反对电子烟、不承认电子烟对于烟草减害效果的那个“著名”组织——WHO世界卫生组织则反对这种“猜想”,认为法国的数据有问题,与世卫组织所掌握的并不一致。
但法国的相关科学家们仍然在积极筹备着,这项临床试验将很快将在皮蒂-萨尔佩特里埃雷医院开始。初步计划使用缓释尼古丁贴剂来进行研究,以避免对试验中的非烟民测试者造成尼古丁依赖或成瘾。
尼古丁可以作为药品吗?
尽管尼古丁有许可用之处,但医疗机构通常都不会将尼古丁作为治理疾病的药品。而且在绝大多数公众们的印象中,尼古丁是高致命性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
其实尼古丁是一种可靠的认知增强剂,可改善短期记忆和反应时间,并且已知可以预防帕金森氏病。
范德比尔特大学研究员保罗•纽豪斯(Paul Newhouse)目前正在领导一项大型的多机构研究烟碱,以治疗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病的认知障碍,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利用尼古丁来治疗疾病的实例之一。
当尼古丁进入体内,会经由血液传送,并可通过血脑屏障,吸入后平均只需7秒即可到达脑部。尼古丁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约为2小时。
身体经由吸烟而获得的尼古丁量并不固定,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烟草的品质、吸入的力度、是否使用滤嘴都是影响因素。
口嚼式、口含式和鼻烟通过含于唇和牙龈间或者直接用鼻腔吸入,这些方式下尼古丁进入身体的效率较高。
人体中肝脏是代谢尼古丁的主要器官,可替宁(Cotinine)是尼古丁代谢的副产物,可在血液中存留48小时,可作为检验一个人是否吸烟的物质。
尼古丁在烟草吸入之外的独立致癌属性没有得到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确认,因此尼古丁并没有被归入致癌物质。
“解铃还须系铃人”尼古丁主要是用于治疗尼古丁依赖,以减少因吸烟造成的健康问题。医疗人员给予戒烟者定量的尼古丁,其型式可以为口嚼式、贴片、含片、香烟替代品或鼻腔喷雾剂等。
虽然大部分案例中,尼古丁的实际机制作用不大甚至为零,但在少数的情形中,尼古丁可以被作为某些疾病的治疗方式,这又称为“吸烟者悖论”。例如近来的一项研究发现冠状动脉再成形术(PCI)后,吸烟者进行血管再畅通性治疗的频率较低。
在一定吸烟量的人身上,也较少罹患溃疡性大肠炎,当吸烟者戒断后,其风险提高。吸烟也有可能会干扰卡波西氏肉瘤的生成、罹患乳癌的女性携带的BRCA基因,子癫痫症、和哮喘等症状。
无论结果怎样,都要保持理性
随着病毒在全世界的肆虐,许多公众也陷入到了恐慌情绪之中,任何消息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比如之前曾经出现的市民彻夜排队抢某些“可能会防止新冠病毒”的药物,甚至还大打出手的事件。
在新冠病毒疫苗成功上市之前,预防新冠病毒最靠谱的还是要依靠各国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的防疫指南。
最后,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都不应该染上吸烟的恶习,尤其是未成年人和青少年,从某些层面来说,吸烟和新冠病毒同样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