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交流学习站点,所有发布的信息只供参考,不欢迎未成年人浏览。
热点资讯
公司新闻
山东中烟青岛卷烟厂建厂100周年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 2019-12-28
站在青岛卷烟厂已经走过的第一个百年与即将到来的第二个百年的交汇处,追溯历史,感慨万千;展望未来,信心满怀! 风雨百年奋进路 沧桑巨变奏华章 上世纪80年代青岛卷烟厂卷包

站在青岛卷烟厂已经走过的第一个百年与即将到来的第二个百年的交汇处,追溯历史,感慨万千;展望未来,信心满怀!
风雨百年奋进路 沧桑巨变奏华章

山东中烟青岛卷烟厂建厂100周年回顾与展望

上世纪80年代青岛卷烟厂卷包车间紧张有序的生产场景。青岛卷烟厂供图

山东中烟青岛卷烟厂建厂100周年回顾与展望

1953年车间的切丝设备。

山东中烟青岛卷烟厂建厂100周年回顾与展望

上世纪90年代包装车间的生产场景。

山东中烟青岛卷烟厂建厂100周年回顾与展望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岛卷烟厂卷包车间高级技师刘明春(中)正在带徒工作。

山东中烟青岛卷烟厂建厂100周年回顾与展望

青岛卷烟厂现代化的生产车间。

  100年,对于历史长河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转瞬之间,微不足道。

  100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却是几代人砥砺奋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岁月见证,大有可观。

  2019年,恰逢青岛卷烟厂建厂100周年。站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节点,人们不禁会问:100年来,青岛卷烟厂在风云激荡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嬗变?青岛卷烟厂干部职工是如何推动该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大潮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的?又是什么力量使得青岛卷烟厂历经沧桑却经久不衰?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穿越时空,共同探究青岛卷烟厂的前世今生。

  见证:历史印迹

  任何一个企业的诞生和发展,都不能游离于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之外。追溯青岛卷烟厂的起源,当从其前身——大英烟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英烟草公司)驻青岛办事处和当时的社会状况说起。

  19世纪中叶,西方国家烟草工业进入机器生产时代。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美烟草厂商将触角伸入中国。1902年,英、美主力烟草公司联手,共同出资成立了英美烟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美烟草公司)。自此之后的十多年间,英美烟草公司依仗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在中国急速发展并逐步形成垄断态势。

  20世纪初,青岛因气候宜人、拥有天然良港、商贸发达等优势,成为英美烟草公司在山东建立烟叶基地的首选。1919年,英美烟草公司旗下的大英烟草公司在青岛市商河路设驻青岛办事处,从事烟叶加工整理、海陆运转和输入卷烟业务。这是青岛卷烟工业的起源,而大英烟草公司驻青岛办事处便是青岛卷烟厂的前身。

  随后,青岛成为英美烟草公司在山东选定的建厂之地。1923年,大英烟草公司在青岛建成8间共计800平方米的平房作为过渡性厂房。当年年底,在位于孟庄路一带约130亩的地块上,新厂开始建设,并于1925年10月建成投产,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这就是大英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厂),作为省内第一家机器卷烟厂,它正式开启了山东省机制卷烟时代。之后的十多年间,英商生产经营持续发展。1934年,大英烟草公司改称英商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翌年更名为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颐中烟草公司)。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颐中烟草公司开始由日军实行“军管理”。之后的8年时间里,颐中烟草公司同多灾多难的中华大地一样,经历了血雨腥风,生产日趋萎靡甚至一度停产。直到1945年8月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后,公司由国民政府接手并返还英商管理。

  1949年,新中国成立,此时的颐中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申请由政府接办。

  “从今天起,我们就是这个厂的主人了!”1952年1月13日,新中国成立后该厂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宋读亭在升旗仪式上激动地向全厂千余名职工大声宣告。这宣告,喊出了工人们30余载的心声,多少人因这声宣告而泪流满面、情绪激昂。自此,颐中烟草公司正式投入祖国母亲的怀抱,改组为国营青岛颐中烟草公司。

  解放初期,青岛尚有其他大小烟厂19家,后经政府改组合并,组建了青岛唯一的国营卷烟生产企业。1953年,国营青岛颐中烟草公司更名为国营青岛卷烟厂,为全国重点烟厂,时有员工1386人,年产量3万余箱。

  之后,青岛烟草经过近十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经过文革时期低迷曲折的发展阶段。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来,青岛卷烟厂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上世纪70年代末,青岛卷烟厂开始从粗放式发展的单纯生产型企业,转型为集约式发展的生产经营型企业。1982年,山东省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成立,下辖青岛卷烟厂,青岛卷烟厂由属地管理改为行业管理。1986年,青岛卷烟厂改称为中国烟草总公司山东省公司青岛卷烟厂,隶属山东省烟草公司。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青岛卷烟厂驶入发展快车道:1990年晋升国家二级企业;1994年实施资产重组,并联合烟台烟草分公司和烟台卷烟厂等组建青岛烟草集团公司,青岛卷烟厂成为其核心企业。1995年,青岛烟草集团公司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名称规范为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下辖青岛卷烟厂。在集团公司体制下,青岛卷烟厂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

  2002年,青岛卷烟厂“十五”易地技术改造工程正式破土动工,2006年完成新厂达产并易地搬迁,成为行业第一家集经营信息化、物流自动化、管控一体化于一身的数字化大型企业,同年上划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改称山东中烟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卷烟厂。

  自2007年起,卷烟年产量连续突破100万箱,成为行业第6家、江北第1家年产量突破100万箱的卷烟厂,企业实现新跨越发展。之后,青岛卷烟厂持续发力,稳步发展。

  尤其是2012年以来,青岛卷烟厂围绕“卷烟上水平”战略目标,扭住品牌发展不放松,坚定不移做强“泰山”品牌;强化质量控制,生产制造水平不断提升;落实目标管理,基础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以争创行业“精益十佳”为目标,全面推进精益管理;加强对表对标,争创“优秀卷烟工厂”;完善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持续推进,为鲁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当时间的脚步踏入2019年,青岛卷烟厂在百年华诞之际,重整行装,朝着“装备一流、工艺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产品一流”的世界一流制造企业目标迈进。

  支柱: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书写了恢弘的历史。

  同样,红色基因也赋予了青岛卷烟厂干部职工抗争的勇气、奋起的力量和发展的智慧。经历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青岛卷烟厂依然经久不衰、朝气蓬勃,究其原因,离不开红色基因这个强大的精神支柱。

  大英烟草公司驻青岛办事处建厂之初,负责人、监工都由英美等外籍人操控。华人能参与的最高职位也就是车间主任,其他除了个别人能担任助理、过磅员、质检员外,绝大多数都是生产操作人员。华人在厂里经常遭受歧视、压榨和剥削。

  “天刚蒙蒙亮,厂里的汽笛声就一遍遍响起,催促工人上工。工人迟到1分钟,就罚站一个半小时;迟到2分钟,照旷工论处,不发当天工资;迟到3分钟,立刻开除。”“工人上厕所,必须拿到茅房牌,否则不准上。全厂几百工人,只有几个牌子。洋监工还会到厕所抽查,一旦发现哪个工人如厕没有牌子,轻则臭骂一顿,重则开除。”……从解放后工人们回忆的细节中,可以管窥那时工人的工作状况。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工人们不堪忍受逐渐加码的盘剥与高压,多次提出抗议维护自身经济和政治权利未果,直到1929年负责青岛工人运动的中共党员陈少敏(解放后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委员,中国纺织工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的出现。中共青岛市委派陈少敏到烟厂领导工人运动,酝酿成立工会。春节期间,陈少敏利用工人庞其昌和同厂女工结婚的机会,召开会议对工人骨干进行思想发动,组织工会筹委会,并开始酝酿罢工。这就是青岛卷烟厂历史上有名的“洞房会议”。工人向英方提出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反对压迫。面对工人的反抗,厂方却采取出厂搜身、克扣工钱等更加蛮横的手段,激起工人更多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新的组织和力量应运而生。1929年8月,大英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厂)第一届工会正式成立,工人开始有了自己的组织。1930年2月,公司秘密成立由3位党员组成的第一届中共党支部,中心工作便是发展党组织以及领导工人运动。工人组织从此有了自己的“主心骨”。之后,工人为维护自身权益多次尝试罢工斗争,士气高涨。

  “1930年8月20日,天气晴朗……鞭炮轰鸣,洋槐树上高高地飘起一面斧头镰刀红旗……南厂工人听到鞭炮声、口号声,看到红旗,就闹起来了。厂警连忙关了厂门。男工们不顾厂警阻拦,利用脚手架翻出围墙,奔向广场。女工们(因小脚)爬不上墙,就在厂内扒着铁门,跳着脚骂厂警。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

  “工人们看着我们两个陌生人说出了他们压抑了多年的内心话。那些受剥削受压榨受苦难的工人,由感到突然转为激动……”

  ……

  从陈少敏在解放后所写文章《一面党旗》记录的片段中,依稀可以看到当年的情景:鲜艳的红旗飘扬在晴空之下,飘进工人的心坎里。正如陈少敏所言:“斧头镰刀红旗在烟草公司飘扬的时间不长,可是,它在该厂工人中留下了极深刻的影响,撒下了红色种子。”

  这个时期的烟厂党支部,正是青岛卷烟厂红色基因的源头。

  抗日战争时期,厂内设有刑讯室,里面有重刑具。烟厂工人经常遭受无故摧残,生存条件每况愈下。1940年12月,中共青岛市委在颐中烟草公司成立秘密党支部,先后吸收7名工人入党。地下党组织伺机而动,为维护工人权益和抗日做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公司党支部遭到国民党破坏。

  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烟厂重建党支部,1954年成立党总支部,组织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爱国爱厂教育,使职工精神面貌和劳动积极性有了极大提高,企业开始呈现繁荣景象。1957年青岛卷烟厂成立党委,所属党总支部4个、党支部9个,从第七届党委开始,明确制定工作方针和工作重点。1991年,第七届党委工作方针为: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2003年,第十届党委工作方针改为:抓班子、带队伍、建机制、促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岛卷烟厂党委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要求,着力加强企业党建工作。2017年,第十三届党委将工作方针修订为: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抓重点,带全面;强党建,促发展。青岛卷烟厂党委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管理深度融合,重点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泛开展“三看一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序推进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持续做好反腐倡廉教育,深化企业文化宣贯,做好“三支队伍”稳定工作,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心齐劲足的良好氛围。企业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烟草行业先进集体”,获评并持续保持“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青岛卷烟厂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紧跟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形势,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工作部署,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凝聚广大员工力量,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及时转换为企业的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谱写了一曲跌宕起伏、大气恢弘的华美乐章。

  时间是最忠诚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随着时光的流逝,红色基因早已融入青岛卷烟厂血脉,定格为百年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精神支柱。

  奋进:变革之路

  青岛卷烟厂100年跌宕发展史,几近一部中国机制卷烟工业发展史。100年来,青岛卷烟厂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英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厂)成立之初,在临时搭建的8间平房里,用13台卷烟机、9台包装机、4台切丝机,300名工人开始了临时卷烟生产。那时制丝生产基本为人工作业,卷烟配方依据英美烟草公司规定比例标准,年产量1997箱,主要生产牌号为“老刀”“品海”“古印”“红印”等。1925年,位于青岛孟庄路23348平方米的新厂落成投产,卷烟机增至56台,雇工渐增至2000人,制丝工序已由人工转为半机器生产,年产量迅速升到46728箱。“哈德门”“前门”“三炮台”“司太飞”“鼎球”等新品牌陆续上市,卷烟市场销售势头迅猛,尤其以“哈德门”“前门”“三炮台”最为畅销。以旗袍女郎为画面主角的卷烟广告成为街市一景,大英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厂)在青岛和大部分华北市场逐步形成垄断经营态势。1937年,处于鼎盛时期的颐中烟草公司雇工达3000多人,年产量创13.8万箱,为历史之最。

  抗日战争时期,国内烟区遭战事破坏,英商大量资本外移,卷烟产销量锐减。直至解放前夕,厂里62台卷烟机仅有17台运转,有26台切丝机运转,职工减至1077人。烟厂处于濒临崩溃的状态。

  1952年,青岛市政府接管烟厂后,厂房基本沿用原有车间工房,对部分区域进行翻修和扩建。当时,卷烟配方全国统一由轻工业部管理。烟厂的卷烟生产主要挖掘原有生产设备潜力,鼓励职工大搞技术革新,使小改进、小创造层出不穷,在有效提升设备性能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部分工序沿用多年的土法生产、手工操作的薄弱环节。上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初见好转,国家进入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青岛卷烟厂经企业改组合并,卷烟机增加至75台。卷烟品牌确定保留使用“玉叶”“红锡包”“哈德门”三个品牌,将“前门”牌卷烟改为“大前门”,停用“哈德门”“红锡包”两牌号旧商标。

  国家“三五”“四五”期间,青岛卷烟厂生产能力增长有限,重点进行了制丝、运料以及卷烟包装的机械化、连续化方面的技术改造。1973年,烟厂成功组装鲁烟第一台过滤嘴装接机,改造条包机,有效提高了卷包效率。1974年,烟厂开始生产滤嘴卷烟,成功生产“双马”牌混合型甲级滤嘴烟并出口外销。这一时期,生产的新老牌号达30余个,其中甲一级有“青岛”“双马”“月宫”“永春”“金丝菊”等。

  改革开放后,国家经委将青岛卷烟厂列为国家第一批重点改造的大型企业之一。青岛卷烟厂逐步拆除重建、扩建厂房,整顿改进制丝和卷烟生产工艺,并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引进国外制丝线、滤嘴成型机,企业整体生产能力大幅提升。1979年,烟厂将老式楼式包装机更换为新型包装机,14台国产滚刀切丝机投入生产,过滤嘴装接机试车成功,拥有主要卷烟机专用设备134台。这一时期,卷烟牌号有20多个。

  “六五”期间,青岛卷烟厂开始整顿制丝生产工艺,检修、更新、补充工艺设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对卷烟牌号进行整合,重新设计新牌号、新商标。至1985年,卷烟牌号品种已达近百种。后经上级公司要求,再次进行牌号整顿,保留“双马”“宏图”“青岛美”“鹿驼”等9个牌号13个品种。“六五”末,全厂主要设备595台,生产加工工艺水平进一步提升。

  “七五”开始至“十一五”期间,青岛卷烟厂实施全面技术改造,大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改进工艺流程,推进大型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拆除成品库3000平方米和部分办公用房,建设卷烟生产厂房大楼4层共计25200平方米,生产能力达60万箱。“八五”期间,青岛卷烟厂完成4.1万平方米综合配套厂房,形成集制丝车间、卷接包车间、嘴棒成型车间、新产品开发车间,以及与生产紧密相关的质量管理、技术中心、立体成品烟仓库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业用房。“九五”期间,青岛卷烟厂加大卷烟产品调整力度,加快新产品开发和老产品改造。“壹枝笔”品牌作为2004年青岛市4个中国驰名商标之一获得百万重奖。2005年,“哈德门”成为山东省第一个产量过百万箱的卷烟牌号。

  2002年年底,“十五”易地技术改造工程正式破土动工。2006年,新厂完成达产和易地搬迁,实现了新老两厂的整体交替,一座占地546亩、生产能力达100.8万箱的现代化卷烟工厂屹立在黄海之滨。其间,青岛卷烟厂坚持“技术发展不停步”指导思想,提高技术装备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立体仓库自动化物流系统、计算机广域网系统(MIS)通过国家局鉴定。实施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十五”863/CIMS工程)通过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局评审,其技术与应用成果达到烟草行业领先水平。

  2012年以来,青岛卷烟厂深化创建“优秀卷烟工厂”工作,引进国产超高速卷包设备,创新推行“六精”设备管理,优化工艺流程,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强化“泰山”品牌培育。自2009年开展创优对标工作以来,青岛卷烟厂各项生产指标均保持行业前列。

  根本:文化兴企

  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品牌,百年企业靠文化。

  回首青岛卷烟厂百年发展路,走过坎坷与坦途、经历暗淡与辉煌、品味艰辛与甘甜。青岛卷烟厂一班人深深懂得,一代代人缔造、丰富并薪火相传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新中国成立后,青岛卷烟厂在加紧生产卷烟的同时,在文化建设方面也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企业党组织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忆苦思甜活动,加强对职工的爱国主义教育;针对部分职工文化水平较低状况,举办职工文化补习班;开展“比学赶帮超”“评功摆好”“工业学大庆”等活动,倡导厉行节约、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烟厂工会成立各类文艺队伍,设立职工俱乐部、图书室、广播站等,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陶冶职工情操。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青岛卷烟厂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以人为本”先进管理思想,逐步走向深层次、理性化、自觉行动发展阶段。他们在党员干部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成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把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研讨活动成果纳入企业管理理念之中。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青岛卷烟厂强调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做法;在职工中开展“四有”“爱国敬业”和职业道德教育,夯实企业文化发展基础;“以人为本”创建企业精神,构筑企业文化,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

  进入21世纪,青岛卷烟厂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逐渐形成以“善良、厚道、坚韧”的泰山文化和“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自我加压、敢为人先”的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在青岛卷烟厂企业文化的滋养与感召下,一代代人用拼搏奋斗与担当奉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企业故事”。

  解放后,工人翻身做了工厂的主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空前高涨,技术革新成果不断涌现。卷烟车间工程师朱延忠常年穿着工装,和工人们一起埋头开展技术革新,经过一年的努力,1952年成功研制出67包/分钟的联合式包装机。技术工人孙绪雨潜心钻研,研制成功简易挂锡纸里子法、成功制造大盒自动封口机。1978年,烟厂自行研制封箱机2台,解决了人工、半人工装封箱问题……一系列技术革新成果被应用于实践,有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技术革新热潮推动了技术骨干成长,企业内涌现出一大批爱厂如家、勤于钻研的先进典型。1956年,青岛卷烟厂职工鲁好臻被评为“全国轻工业先进生产者”,进京接受表彰,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外地烟厂相继停产停工,全国卷烟产量急剧下降,市场供应严重不足。为了弥补市场缺口,稳定市场,1968年,青岛卷烟厂职工冲破重重阻力加大生产力度,改二班为三班,支援卷烟市场。在社会各企业纷纷停产的大形势下,青岛卷烟厂年产量从1966年的32.9万箱上升到1969年的41万箱。

  经历过磨难的缠足女工杨素贞,解放后在青岛卷烟厂全勤工作13年。后来曾任青岛卷烟厂厂长的王正林问杨素贞:有一年青岛下大雨,大连路积水齐腰深,缠足的她是如何按时赶到工厂上班的?杨素贞迟疑了很久才道出埋在心中的秘密: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为了上班不迟到,她鼓足勇气红着脸央求一位男子背着她蹚过了那段积水区。究其动力,正如她所言:“解放了,翻身做了主人,咱就要感恩共产党、感恩新中国,就要不迟到不早退把活干好……”

  1996年6月22日,青岛卷烟厂二车间内醒目地挂着写有“宁让汗水漂起船,确保佛克早投产”的大横幅。原来,应工作需要,烟厂从外厂调入的进口佛克包装机须在10天之内安装调试完毕。要知道,这项任务由外国技术专家来干也需要45天时间。为了打赢这场硬战,二车间成立突击队,立下军令状,在“争分夺秒抢进度,千方百计创效益”的铮铮誓言下开始了突击战,最终在当年党的生日到来之际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创造了国内烟草行业进口设备调试的奇迹。突击队中的青年先进典型王彬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技术成才之路,凭借精湛的技艺、拼搏的精神和优异的业绩,于201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进入21世纪,青岛卷烟厂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搭建跑道,极大激发了他们学技术、比技能的积极性。在2008年“泰山杯”第三届全国烟草行业烟机设备维修职业技能竞赛中,青岛卷烟厂王彬、孙熠、栾胜勇、何鹏程等参赛选手秉承“执著、精细、苦拼”的精神,一举夺得6个竞赛机型中4个第一名、2个第三名的佳绩,创造了该厂在行业烟机大赛中的历史最好成绩。2016年,在云南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烟草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合和杯”第五届烟机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中,青岛卷烟厂选手刘明春、刘松刚、田祥菏再次取得1个第一名和2个第二名的好成绩。

  2014年1月,当时国内速度最快、技术含量最高、结构最复杂的首批国产卷接包设备ZJ116-ZB48型超高速卷接包机组,在青岛卷烟厂顺利通过设备验收。青岛卷烟厂对该机组快速、优质、高效的安装调试做法被业内人士誉为“青岛模式”。

  如果说青岛卷烟厂百年发展史是一首悠远的歌,那么这些令人钦佩的人、令人感动的事、令人振奋的成绩,便是组成这首歌的美妙音符。也正是这些美妙的音符,奏响了以实现员工幸福、企业发展、贡献国家为基调的“企业之歌”。自1952年至2018年的60多年间,青岛卷烟厂上缴税金累计达1000多亿元。青岛卷烟厂一班人用责任担当和优异业绩唱响了“我们就是泰山”主旋律。“善良、厚道、坚韧”的泰山文化正滋养并推动着青岛卷烟厂,迈向第二个百年新辉煌。

  处在青岛卷烟厂走过的第一个百年与即将到来的第二个百年的交汇处,追溯历史,使人感慨万千;展望未来,令人信心满怀。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今日风华正茂的青岛卷烟厂,处处激荡着澎湃的力量,也即将接续昨天之荣光,开启明天之希望。

  初心不改,未来可期。

 

更多文章:

Copyright © 2018 香烟批发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82545225号
香烟批发 正品免税烟 香烟货源 香烟代理 免税香烟批发 香烟网购商城
公司网站:http://www.zhiwen66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