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了。
王源被曝在某餐厅抽烟,炸了。
这事,考虑了半天,小哥还是决定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源抽烟本身不是什么大事,但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在禁烟场所抽烟性质就变了。
为什么?
违法行为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明确规定——
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环境、室外排队等场合禁止吸烟,违者将被罚最高200元。
这不单单是错,这更是违法。
明知有法禁而故为之,就是心中没有法。
心中没有法,就该受罚。
这个没什么可洗的,更不需要什么阴谋论。
粉丝大部分未成年
未成年,意味着什么?
根据《民法总则》规定,8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他们主观判断能力差,不能很好地认清自己的行为后果,容易效仿,特别对于偶像。
这是必然的。
这里跟你们分享一个小故事。
记得上高中那会儿,我们班里有个妹子抽烟。
当时,我跟她关系还不错。
有一天,我就问她,你好好一女孩子家,学什么不好,学抽烟?
她吐了吐烟圈,一脸淡定地对我讲,“因为喜欢的人抽烟,所以也跟着学了起来,后来觉得,这个手势很酷,就一直习惯了抽烟。”
那个时候,不还流行这样的话么——
“把你的名字写在烟上,吸进肺里,让你留在离我心脏最近的地方。”
现在看看,那时候的毒鸡汤还能吸,简直润肺。
说白了,处在这个年纪的孩子们,就是青春期的叛逆加上从众的模仿心理,涉世未深,又缺乏主观判断能力所致。
同理。
没有人会知道,有多少把王源当成偶像、榜样的男孩女孩,会跨出这错误的第一步,去尝试吸烟。
我只知道现在这些年轻“偶像”的影响力,超乎你我路人甲乙丙丁的想象。
这就是公众人物与普通人的区别之处。
如果这事落在普通人身上,屁事没有。
但在公众人物身上,性质就完全变了。
要知道偶像朝你粉丝放个屁都是香的,何况“吞云吐雾”这么“帅气”的动作,会没人学?
多可怕的一件事。
抛开以上各种层面不谈,退一万步讲——
一件会影响到他人的事情,就不能做得那么自私,哪怕普通人也一样。
道歉对象错了
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公众人物一旦有负面,出面道歉,对象永远是公众。
表面上咋一看——
“对不起”,“作为一名公众人物”,“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我错了”……
一点毛病都没有。
但仔细一想,你跟我们这些八杆子都打不着边的路人有毛线关系啊?
你跟我道哪门子歉呢?
所以我就会怀疑你(公关)的动机了,看似做足了诚意,实则总想着要挽回点什么。
不然,难道你不应该这样吗——
首先,该跟那家餐厅道歉,因为你违反了它禁止吸烟的规定。
其次,该跟当时周围的其它人员道歉,因为你影响到他们了。
然后,再跟喜欢你的人,你的小粉丝、大粉丝、妈妈粉们道歉,因为你让他们失望了。
而对社会,这个有法律法规在,依法处理就是了。
再说了,所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能被影响的,不都已经在上述之列了吗?
因此,出来道歉,先弄清楚对象,否则还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
这事本身并不大
00年出生的他,也已经成年人了。
他要抽,除了父母能唠叨几声,朋友能提醒几句,又能干谁何事呢?
再说了,法不禁止即可为,国情摆在那,谁又能说什么呢?
只要不在不适宜的场合吸,不在你的粉丝眼皮底下吸,回家吸,别说吞云吐雾,腾云驾雾都没你我尔等一干闲人嘛事。
不老有人嫌别人扒公众人物的隐私么,那作为公众人物,是不是也该把这种隐(lou)私(xi)藏好呢?
本身事不大,但,吸烟是陋习,这个没得反驳。
别说什么交际、应酬所需,都是幌子。
“吸烟有害健康”赫然几个大字,每个卷烟盒上都印着。
那明知有害健康还要抽?人都不傻,都想多活两年,可没办法啊,上瘾啊……
所以不要觉得吸烟动作有多帅气,多有范,因为本质上与吸毒无异。
你总不会觉得吸毒的姿势有多曼妙吧?
我们更应关心什么
打从出现那天起,烟草这个东西有多少人爱就有多少人恨。
这两个本不该存在于同个世界的群体,偏偏交杂一起,犄角旮旯的角角落落,无处不在。
这场关于“二手烟”的战争,自始至终,根本没停过。
打,没法打,谈,怎么谈?
对烟民而言——
法律没有禁,要抽,那么请务必遵守控烟条例,什么情况下能抽,什么情况下不能抽,心中有数。
另外,控烟条例控的只是场所,没有控场合,那么我们也要确保在有孩子、孕妇、病患的场合,要自律,同样不要抽。
最后,当然身体是自己的,也是家人的,全家健健康康那才是快活似神仙,而绝不是饭后一根烟的那一刻,尽早戒烟吧。
对“二手烟民”而言——
最怕的,就是妥协,或者麻木。
该拒绝还是要坚决说不,理解烟民之事,这辈子都不要做。
哪怕是自己最亲的人也不例外,你可以告诉他,“你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你拿什么来爱我?”
为什么每逢过年过节,都是烟酒销售旺季?
就因为你们这些孝顺的子女们,都在用一种错误的方式尽孝。
讽刺的是这其中也包括小哥我自己。
那么从马上要到的这个端午节开始,小哥呼吁,我们换种方式去表达爱吧。
对有关部门而言——
这锅一定逃不了。
为什么?
都说了,法不禁止即可为,不禁可以,那怎么为?
这么多年一直没有。
没有约束,想靠自律,天方夜谭。
现在慢慢有约束了,好现象,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推广,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控烟体系。
扯得有点远了,但都是小哥的肺腑之言,此处应该有掌声(好吧,我听不到,那就换个让我看得到的方式,点赞呗)。
最后,再回到王源吸烟这个事件本身谈一谈。
我觉得就一个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而言,问题没那么严重。
反而让人觉得——
这一次又一次的热搜才可怕,这背后,都是谁在搜?
我想,除了像小哥我这种整天“有事没事总想找点事出来写写”的极少数一部分码字工作者之外,应该绝大部分都是王源的追随者、崇拜者,这其中不乏大量未成年。
让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泡在一轮又一轮的关于“王源吸烟”的话题热议中,真的好吗?
如果这种推测没错,那我想,这真的是这次事件的最可怕之处了。
反反复复的热搜,就代表反反复复的话题,就意味着反反复复的争论。
有话题,就会有争论,有争论就会有站队,很简单的逻辑。
然而,势必会有一部分正值青春躁动期,把叛逆当个性的狂热粉(铁)丝,为了彰显个性,以身试烟。
偶像抽,很帅气,那我也去试试。
所以,我觉得这事闹到这地步,差不多可以了,可以过去了。
论违法,案情不算复杂,情节不算严重,接受过处罚,道过歉,积极改正,也没什么下文可续了。
再去争论谁对谁错,再去讨论王源人设是否崩塌,然后再吸引更多的人进来挣扎其中,真的会害人。
而届时,你我皆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