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茄东进,辗转百年。回望来路,作为国产雪茄四大流派之一,徽派雪茄完成了对西式雪茄化学式的理解。但骨子里,它中意的还是最为本源的“料理”方式——当内心温度与指尖力度交汇,舶来品被镌刻上了鲜明的中国印记。“王冠”,这枚独特的文化符号,诞生了。
浸“中国元素”、润“中国味道”、创“中国标准”、坚守“中高端”,使得“王冠”香飘中国,徽派雪茄文化品位就此形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百年“王冠”和徽派雪茄,去品读关于它们的故事……
当雪茄来到中国、来到安徽,便在一代代工匠的手中增添了灵动飘逸的水墨风韵,承载起不骄不躁的君子气度,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工匠技艺之美。
1985年,年仅21岁的夏永峰进入当时的国营蒙城卷烟厂生产技术科,跟着师傅葛恒山学习卷烟配方。34年间,作为“手工雪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夏永峰完成了从退转军人到蒙城手工雪茄第四代嫡传弟子的蜕变。虽然身披“全国雪茄烟专业评委”“国内首位雪茄烟‘国嘴’”“《雪茄烟国家标准》修订者”等多项荣耀,但夏永峰依旧谦和低调,始终追逐着一个梦想:历经百年的非遗是民族的文化瑰宝,一门手艺的生命力,正是对这块瑰宝的守与创。
多年来,夏永峰带领着徽派雪茄工匠们,一年又一年重复着同样的故事。徽派雪茄工匠们在手工卷制每一支“王冠”雪茄时所倾注的精力与情感,丝毫不亚于中国人对于美食的偏爱。
作为“手工雪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夏永峰一直怀着“接非遗瑰宝,传民族精神”的梦想。
在蒙城雪茄生产部,从茄芯、茄套到茄衣、茄帽,每一支“王冠”手卷雪茄,无不是经过20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杜绝任何机械加工程序,不接受任何异样的添加,是为了确保雪茄卷制达到身心合一的专注与纯净,是为了成就中式文化雪茄的典范之作。
片片雪茄烟叶,在工匠的手中徐徐伸展,平整、抽梗、裁剪、卷制……他们单靠手工的操作,就构建起一条条雪茄卷制的流水线。工匠巧手的“点金”之笔,开启熠熠生辉的“王冠”之旅……
卷制见功力
1.抽叶筋:抽梗分片,眼疾手快,是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去梗,让每一片进口雪茄烟叶都变得无比珍贵。
2.卷茄芯:经验丰富的工匠都有识别优质茄芯的慧眼,因为他们知道,茄芯是一支雪茄的核心,面对的是消费者的挑剔与品位。
3.卷茄套:双指捻起,虎口发力,指节前推,一双巧手用茄套将茄芯包裹起来,既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
4.搓茄套:茄套卷好后,工匠拿捏好手劲和速度,再用力搓几下,让茄芯的这件“衣服”更熨帖。
5.茄套抹胶:食用胶在雪茄卷制中虽然用量极少,但为了让茄套紧密包裹茄芯,却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6.切卷好的茄套:切茄套,讲究一个“快”字,这样切出的茄套既规整又利索。
7.放入定型器:定型器,可以让雪茄保持应有的造型与风度。
8.切茄衣:雪茄刀在案板上划出完美的弧度,光滑漂亮、柔和饱满的茄衣便制作完成了。
9.包茄衣:茄衣是雪茄的外衣,工匠们必会仔细谨慎地按照颜色、产品特点对其进行分类,然后将茄芯小心包裹。
10.切茄帽:拿起小小的茄帽切割器,找准位置,用力一按,一个小小的、圆圆的茄帽便出现了。
11.贴茄帽:将茄帽贴在雪茄顶端,既快又准,功力尽显。
12.切割多余部分:将多余的去掉,一支精美油润的中式雪茄跃然眼前。
切割多余部分后,卷制好的中式雪茄还需要经过在恒温恒湿的环境再次醇化3~6个月的入醇化库环节,为的是让雪茄在时间的洗礼中变得更加富有韵味。在经历了再次醇化、精选等工序后,手卷雪茄才能装盒,将工匠的精制细造转化为真正的产品,等待着走向市场。
徽派雪茄,始发蒙城;文以载道,“茄”亦有情。对于“王冠”雪茄的文化意蕴,除了承载“非遗”传统之外,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志彬还认为:“假如赋予雪茄人格特征,我愿以君子相称。”
君子不器,大道无方。这份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永远都是中国烟草及至安徽中烟的立德之源和立功之本。
君子有九思,旨在植德。于企业,是寄情操、信念于产品的道德境界——烟火背后的“情”和内化于心的“德”,共同完成了对匠艺传承、文化共生的终极演绎。
君子如玉,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不役于物,去除“成心”(此处指世俗的偏见与自我的偏执),才可能避免在平庸之中迷失和异化。精神上的从容自在,犹如鲲鹏变幻,游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逍遥”世界。
文脉赓续,中式雪茄构建有了活水源头;情有归途,徽派雪茄锁住了共同的民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