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在成都人民公园后的君平街兴建了主题游园君平园,园内有严仙亭、指归廊、通仙井等文化景观。这个街道为什么名叫君平街?君平何许人也?“严仙”、“指归”、“通仙”有什么掌故吗?
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卖卜僻窄,教化则宽
君平街,是为纪念被民间当作神仙,被文人视为高士的西汉隐士严君平而命名的街道。在成都老街名中的历史人物中,严君平算最早的。
严君平(约前80年——约后10年),生于汉昭帝时,成名于汉成帝时,名遵,字君平。为避汉明帝刘庄讳而写“庄”做“严”,故后世也称“严君平”。是西汉晚期著名的隐士式的思想家,称为蜀四贤或蜀四君之一(司马相如、严君平、扬雄、王褒)。
严君平为生活不得已而为人占卜糊口。他卖卜主要有两处,一是成都市君平街,另一处是唐昌镇小南街卖卜巷。据传,他卖卜有两个特点:其一,“每得百钱足以自养即闭户下帘”,或读书,或著作;其二,“寓教卜”,利用他对《易经》的研究,帮助人们去分析推断吉凶祸福。劝善规过,教人成为忠臣、孝子、义友。通过占卜化解民间的纠纷,使“蜀地严化”,“风移俗易”。难怪当地人们对他依然记忆犹新。寄魂庄、卖卜巷、君平墓、读书台、通汉井、平乐祠、支机石——一个遗迹一串故事,永远被人们传颂。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记载:“蜀有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才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也就是说他每天赚够一百个铜钱维持一天生活,就收起小摊,回家闭门读《老子》。其实,他就是以给人卜筮为名,宣扬忠孝信义和《老子道德经》。初唐荥阳人郑证真有《过严君平古井》:“君平本高尚,远蹈古人风。卖卜成都市,流名大汉中……”大诗人李白也有《古风·君平既弃世》:“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群生……”清初学者张庚也有《秋感诗》:“吾爱严君平,卖卜成都市。日午即垂帘,高论道德旨。推衍万余言,天地见终始……”清代许儒龙《君平墓》一诗写道:“傍水沿边碧草芳,春风吹柳客登堂。从前地止疑丘垄,自此人皆仰蜀庄。遗庙有情灵爽托,著书无恙妙玄昌。千秋享祀今重现,快与行人话夕阳。”晚唐诗人罗隐,名场失意,效严君平隐居横山,曾在君平墓旁立一块石碑,亲书“蜀庄之垄”四字,本意是:蜀中的庄子所在之地。
严君平不仅给老百姓卜卦,还凭借着自己对于《老子道德经》、《周易》的研究和对当时朝政的了解,还提前20多年预测了“王莽篡权”“光武中兴”两个重要历史事件。
严君平卖卜主要于今郫都、成都、彭州、邛崃、广汉、绵竹等地,据称五十岁后归隐、著述、授徒。
而严君平到底出生于何地,一般有三种说法,有“彭县(今彭州)”说、“邛崃”说、“成都”说,权威史籍仅载其为蜀郡人。
而今天的成都附近的确有四个和“君平”有关的地名。成都君平街,就是为纪念严君平而命名的街道,说明人们对这位思想先驱者的怀念。在成都的郊区县中还有三个地名与严君平有关,一是邛崃桑园镇的原南君平乡,二是彭州丽春镇的北君平社区,三是郫都区的“横山子”,其君平墓保存完好,还兴修了平乐寺和君平塔。
笔者考证严君平出生在今成都彭州市与郫县唐昌镇平乐山交界处的北君平社区的洗心庄(又称寄魂庄或祭文庄)。而彭州的“寄魂庄”、“君平乡(后更名为北君平乡,现为北君平社区)”以及他的安葬之地“横山子”汉时都在繁县境内(当时属彭州,今郫都区境内),故出生于彭州较为可信。
所谓“庄”则是纪念庄君平而言,所以原彭县民间也流传过庄君平的叫法。寄魂庄亦称洗心庄,清代为崇宁县义兴乡治所,1940年义兴乡改,为君平乡。建国后名称沿旧,随着崇宁县建制撤消划归彭州。1981年地名普查中,为避免混淆,温江行署凭地理位置决定把在温江以南邛崃君平定为“南君平”,温江以北的彭州君平定为“北君平”。1940年邛崃置君平乡,1958年改公社,1980年更名南君平公社,1981年改南君平乡,2004年撤销并入邛崃市桑园镇。
不为官宦,甘居林下:庙堂形宽实窄,江湖形窄实宽
“上有庙堂之高,下有江湖之远。”江湖是相对于庙堂而言的,隐士是相对于高官来说的。虽处“江湖之远”,严君平在生时已然很有名。班固后来在《汉书》中赞赏他的才华:“严遵、扬雄之徒,文章冠天下。”扬雄是他的学生,一心想做官,然而其貌不扬,加之口吃,不善谈吐,长期未能如愿。四十岁时,他到京师受到汉成帝接见,一时名显京城。因为许多人都知道扬雄少年时从学于严君平,认为严君平的学识自然比他高深渊博。当时益州刺史杜陵和李疆等人曾先后登门聘请严君平出来做官,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为了避免官府继续纠缠,君平只好弃家出走,最后隐居于彭州寄魂庄。
严君平拒不出山,是他有先见之明。他看到了西汉王朝外戚专权,朝纲不整,正处于没落崩溃之中,置身官场,必将大难临头。因而他甘居林下,静心读书,以著书立说,造福平民。
据传,严君平对周易数理和老庄哲学有精深见解。著有《周易骨髓》一卷,《老子指归》一卷,《道德指归论》六卷。据传,《道德指归论》中有一句名言:“天地亿万而道王之;众灵赫赫而天王之。”就是说:天地间万事万物是按客观规律发展的,众多的生物是由自然界物质滋润生长发育的。他还针对扬雄说过:“言为祸匠,默为害官。”是说:话说多了可能遭致灾祸,沉默不言也可能带来不少害处。扬雄后来想尽办法进入官场,也只作到了郎中和给事黄门,后来追随王莽政权才作到了大夫。
严君平终身不仕,以卜筮和讲授易经及老子之学为生,由于原本姓庄,所以,生前生后也都一直被人称之为庄子。他写的《老子指归》一书,使李耳(老子)的道家学说,更加系统条理化,得以发扬光大。他又是个长寿者,活了九十多岁。扬雄从小随严君平学习易老之学,扬雄成名之后,扬雄称赞严君平说:“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随和,无以加之。”由于扬雄的推崇,严君平学说开始在中国各地流传开来,甚至影响到了后来道教的产生,象道教中的"太上老君"神位,恐怕多半与川人崇敬严君平有很大关系。唐李白在《咏严遵》一诗有云:“观变穷太易,探玄化群生”。
《老子指归》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有很大影响,其对中国禅学的产生也有相当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宋代朱熹认为扬雄仕王莽是卖汉,扬雄学说则被挤出了正统。严君平的学说也受到连累,在元明清三朝少见了,特别是《四库全书》在收集《道德真经指归》的时候,编辑者甚至认为这书可能是后代人伪造,《老子指归》更为人鲜知了。1973年马王堆老子帛书的问世,发现《老子指归》中引用的老子言论,都与帛书老子相符合,所以,该书的确应该是严君平的作品,可以说是为严君平洗去了这一冤屈。现在学术界又重新开始发掘《老子指归》中的新论。
春秋时代孔子开辟的民间私学和西汉汉景帝时代蜀郡守文翁在现在的成都市文庙街一带开办了石室精舍都有“学而优则仕”、“治国平天下”的教育思想。
但严君平不然,他治学的道路完全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在四川各地,都有严君平的教育遗迹,如他在郫都区一带开辟的“读书台”,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民间民办学堂,一直到1971年才拆掉。严君平在四川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十分丰富的传说,这些传说,反映出了严君平开办学校和教书育人的旨趣,与孔子的“读书做官”的教育旨趣完全是相反的,他提倡学习与劳动生产实践相结合,他开办的学校中的学生,全部是耕读者,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半工半读者,即使是严君平本人,也是先寻找职业去养活自己,然后再教书育人。而严君平的学生扬雄提出的“耕读”思想,则成为了后来中国民间私塾学校和学生的重要宗旨,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可以在乡村里看到颂扬“耕读”的遗迹,还可以在很多姓氏族谱中看到颂扬“耕读持家”的家训、家风等。严君平的民间民办教育思想和他不依附官家的独立知识分子形象,非常接近现代教育方向和现代知识分子要求。
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支机石”实物为窄,现身神话名气乃宽
晋代张华《博物志》卷十《杂说·浮槎》就是一个奇妙的神话:旧时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有个居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见有浮槎(竹木筏)去来,忽生奇想,就带了许多干粮,乘槎而去。过了二十多天,到了一处城郭,房屋严整。遥望宫中有许多织女,又见一个男子牵牛到水边饮水,便问这里是什么地方,回答说:“你回去后到蜀郡问严君平就知道了。”此人没有上岸就回去了。后来到蜀郡问严君平,回答说:“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一计算时间,正是此人到天河的时候。
这个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人类征服宇宙的大胆幻想。在成都文化公园保护着一块不规则的方柱形石头,高约两米,上面刻有“支机石”三字,年代久远,大有来历,就与严君平有关。汉传说为天上织女用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传说原文为“昔有一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云:‘此支机石也’。”隋代虞茂《织女石》一诗中写道:“支机就鲸石,拂镜取池灰。船疑海槎渡,珠似客星来。”此诗有明显的神话色彩,与前面的传说有联系。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晚年在成都度过,留下《卜肆》一首:“君平曾卖卜,卜肆著已久。至今杖头钱,时时地上有。不在支机石,还在人间否?”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有《明河篇》:“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明代诗人何景明《七夕》有:“乘槎莫问支机石,河汉年年此夜阴。”明代学者曹学佺在《蜀中广记·人物记·严遵》也有支机石的记载。从李白的:“尔来四万八千岁”、“开国何茫然”可以佐证支机石就是漫长历史中遗留下的一个远古纪念物,在三四千年后仍能见到的成都悠久历史的“大石遗迹”之一,和古蜀先民大石崇拜有关。
这个支机石被供奉在祭祀严君平的严真观中,观毁塌后,仍立在旧址的空地上。明清时,这里成了街道,称为君平胡同,民国时改为支机石街,支机石立于街旁的关帝庙中,1985年移入文化公园。严君平生前在成都生活地点应该就在支机石街,清初支机石街划入了满城,汉族不能随便进入凭吊或祭祀,于是就将满城外新建的街道命名为君平街。君平街南边的一条小巷原名火巷子,因重名重新命名为君平巷。但目前成都的地图、街道标识中有的将“支机石”写作“支矶石”,这里需要说明一下。
大隐于市,形窄实宽。严君平一生布衣,却被民间当作神仙,被文人视为高士,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