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朋友圈欣起了转发奔驰、宝马互怼的内容,各大公众号评论文章也接踵而至。
原因是什么呢?
原来,是梅赛德斯-奔驰全球总裁蔡澈宣布退休。作为老对手的宝马,第一时间在官方发布了一条致敬视频故事,感谢这位竞争对手这么多年的付出。
如果你看到这里,觉得宝马也太大方了,居然这么有人情味,竞争对手的老大退休发布致敬!
可是,如此深情的广告,看到最后竟然是高级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视频中讲述了迪特·蔡澈在奔驰的最后一天。迪特·蔡澈交回自己的工牌,和员工合影,交接完毕后乘坐着奔驰s级轿车离开,在路上看着奔驰的logo非常感慨。
回到自家的别墅后,视频出现一行字free at last,接着是迪特·蔡澈开着宝马i8从车库里开出,原来他爱的是宝马。
视频的最后出现了宝马的logo,说明两家企业不仅仅是竞争关系,还是朋友关系。
宝马中国的微博也写着:奔驰一生,宝马相伴。
奔驰中国则大方回应:
正是这种互怼的方式,引起网络热议,朋友圈热发。
看完之后,这种互怼营销,得到了哪些启示:
短视频,不到一分钟。这是大家比较喜欢看的碎片化时间。
内容出乎意料,有趣有料。
更重要的是什么?
强势品牌注入了时代的气息,用互联网思维导入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00后出生的互联网人,被称为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在即时通讯、短讯、MP3、职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长大的一代人,网络“原住名“。他们永远超强的信息获取能力,他们会在社交媒体持续关注和共同探讨品牌、产品,从不盲目追随明星效应,但更注重志同道合的朋友建议,在他们看来,朋友的意见比明星更有影响力。
在2017年年末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显示,在消费升级的方向上,需求催化不同年龄层的消费呈现不同的偏好。互联网世代更加极端追求多样化,其程度远超其他任何一个年龄段的消费者。
因此,在消费者多变的时代里,商家需要思考的是,该如何顺应?
在互联网时代,有一个奇特现象,那就是互怼已经成为年轻人重要的生活方式:
有趣幽默的互怼,年轻人特别喜欢。
奔驰、宝马如此互怼,恰恰迎合了年轻人的需求。
也就是说,奔驰、宝马如此互怼,不仅仅宣传了品牌,提高了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融入到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生活表达方式,离他们很近。官方描述,就是“接地气“。
让年轻人觉得,虽然我们现在还买不起奔驰、宝马,但奔驰、宝马和年轻人有了共同的话题,在成长的历程中,有奔驰、宝马相伴。
于是,虽然没有开奔驰、宝马,但对这些车辆就有共鸣,就开始有种偏好产生。
一旦这些年轻人成为社会主流消费群体,奔驰、宝马不再是我爸我妈用的,我也喜欢用。
那么,对于基业长青的品牌而言,就不存在品牌老化问题。
那么,对于卷烟品牌而言,有何启示呢?
互联网广告法背景下,假如汽车这个产品是禁止做广告的。如果一个竞争对手,拍摄一个类似这样故事情节的视频,不知道是否违法?
这个我们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肯定是可以参考的。那就是奔驰、宝马这种互怼营销。
作为烟草培训师,我就开始设想:
比如,芙蓉王和玉溪两个互怼,你觉得会是什么表达?
比如,天叶和华叶两个互怼,你觉得会是怎么表达?
比如,其他均可。